- 最后登录
- 2025-4-8
- 在线时间
- 3505 小时
- 威望
- 545 点
- 金钱
- 30155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13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1100
- 精华
- 5
- 积分
- 10001
- UID
- 34800
  
|
一、从《老无所依》说起
在讨论《严肃的男人》之前,我先说说科恩兄弟的前几部作品。因为一个创作者尽管一生会创作许多题材,但探讨的主题却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这也是候孝贤说的“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的含义。
科恩兄弟在国内广受关注应该是2008年《老无所依》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之后。得奖带来的名声使他们迅速勾起了大量中国观众的好奇。但同时《老无所依》也使得大量中国观众大呼莫名其妙。这是由于广泛的电影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仍集中在感官刺激的层面,电影对于多数人来说只是一门消遣娱乐项目,既不具有现实意义,也非某些高深晦涩的人文主张的载体。像《老无所依》这样的电影,应该说需要观众具备较高的知识和审美素养才能理解和感受。《老无所依》让许多人纳闷的地方,恰恰是科恩兄弟长久以来的一个创作主题——即探讨偶然性和命运的关系。
假如你问别人,人的命运是由什么决定的,我相信多数人会回答性格决定命运。换句话说,我们普遍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命运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能控制的。当然,我们肯定也不会否认,客观环境也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所以,当我们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改变甚至创造客观环境时,其实也就是在书写自己的命运的过程。大多数影视文艺作品对于人类的存在与命运的关注面也就在此。在我们读到的大多数故事里,都是讲述一群立场和动机不同的角色各自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实践自我意志。这些不同的意志往往还站在价值对立的两个面。由此,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搏斗就展开了。
但是,遍阅科恩兄弟的作品你会发现,在他们的许多创作里有一条一而贯之的主题,就如我前面说的,他们从另外一个切入面去关注人类的存在与命运——即偶然性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影响。
我们再回过头来理解《老无所依》的具体情节,尤其是里面最让普通观众纳闷和感觉无趣的地方。比如牛仔的下场,本来他和杀手是故事里的死对头,观众或多或少会期待着他们间的最后大决战。可牛仔竟然在杀手面前堪称完美地展现了自己智勇双全的一面后,莫名其妙地被另一伙和故事主线毫无关系的强盗劫杀了。杀手的退场也有点奇特,他遭遇了一场车祸,然后逃走了。而这场车祸是完全孤立的情节安排,它和主线剧情、和牛仔、和双方争夺的财物都全无关系。还有,那名追查杀手和牛仔的老警长就更郁闷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接触到杀手或牛仔任一方。他的所有努力都是徒然。他的存在甚至没有影响到杀手和牛仔的命运。影片里所有人物的命运,仿佛被一股更大更神秘的力量掌控着,落入了无常和偶然性的主宰。
二、再到《阅后即焚》
在科恩兄弟过往的创作里始终存在三个关键词:命运的偶然性、罪案题材、黑色幽默。其中,对命运的偶然性的探索是他们一贯的主题。而黑色幽默则像他们叙述语言的基调,是他们几乎所有作品里都存在的。而罪案题材应该是他们非常偏爱的一个领域,但他们也拍过一些别的题材作品。而这部《阅后即焚》,像是一部把科恩兄弟的三个关键词高度结合的作品,我认为它也是理解科恩兄弟的创作风格的一把钥匙。
在科恩兄弟早期的作品里,像《血迷宫》、《米勒的十字路口》、《冰血暴》、《了不起的勒博斯基》、《缺席的人》等等,都是罪案题材,但都有着一些乌龙事件或无厘头桥段,让观众感受到命运的荒诞和因果的非必然性。而《师奶杀手》更是完全把黑色幽默提炼出来拍成了一部近乎标准的喜剧。可是《老无所依》的故事却罕有地沉重,在这部片里几乎察觉不到幽默的存在。而我下面将说到的另一部片《严肃的男人》,却又不是罪案题材的故事。
《阅后即焚》则围绕着一宗由布拉德·彼特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合谋去勒索乔治·克鲁尼,结果彼特被克鲁尼错手杀死的案件,表现了当事人及一些相关人物因事件而毫无逻辑地被改变了的命运。这个故事几乎无法总结。偶发和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让角色们措手不及掩耳。故事里没有哪个角色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或体现在为改变客观环境而作出的努力中的。一股充满偶然性和不可预知的神秘力量掌控了一切,一些很偶然及不相干的因素被粗率地剪切到了一起,使事态始终朝着不可预知并且缺乏意义的方向前进。
在影片最后,那个政府高官追问负责彻查此案的部下,“从这件案子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训?”我相信这也是所有观众想问的,到底这些错综复杂又莫名其妙的事件背后,隐藏了什么经验教训或深刻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归纳和总结?然而,他的那名可怜的部下,只能用呆若木鸡的表情回复他。于是他骂了一句“Whatthefuck!”——这其实是一个精辟的总结——“Whatthefuck”就是我们面对命运无常的绝对性时惟一能表达的态度。
三、《严肃的男人》到底要说些什么
这部片是去年上映的,是科恩兄弟暂时为止最新的一部作品。当初看完此片后,我想象得到肯定有许多人要问,到底这部片都他妈想说什么啊?
科恩兄弟并不是没有拍过晦涩难懂的影片,事实上他们拍过一部《巴顿·芬克》,当时也让很多人,包括我,看得很痛苦。在那部片里,科恩兄弟模糊了角色的想象空间和现实空间,情节在现实和超现实间来回切换,而又不向观众提示每次的切换点。可是《严肃的男人》带给观众的不解却完全不同。如果讨论故事的具体情节,《严肃的男人》可谓很现实很直白。它一没有复杂的情节,二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述。但是,恐怕很难有人能把握准这个故事的意义。而这也是大多数观众的疑问所在——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我这里说的意义,并不是指那层广受创作者厌恶的“通过讲述故事传达意识形态”的含义。我所说的意义,是指故事的主题。到底创作者想通过这部影片表现什么。假如什么都不想表现,完全彻底地无意识和无意图,那我想无论谁也无法进行创作。哪怕你的创作就是为了否定创作意义的存在,那这也仍然是一种意义嘛。而《严肃的男人》的主题,其实就是科恩兄弟的那个老命题——关于人类在命运的偶然性之下的处境。当然了,恐怕你会说,这个很类似宿命论,是老生长谈嘛,表达这个的影片不是有很多吗。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怀和表达是接近科恩兄弟那么纯粹的。我们任何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感觉到命运的无常和偶然性。但作为一宗叙事创作,如果你单纯去刻画这点,必然会使故事支离破碎,缺乏主心骨。而科恩兄弟这样做了。他们几乎一直做这个,但只有这次做得最彻底。在他们以前的故事里,事态发展的因果关系常常被切断,看似要线性发展的事态忽然被不相干的因素弄得错综复杂,背离预期。仿佛是要嘲弄观众一般,故事里的角色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的努力,以及情节的整体铺垫和趋势,几乎已清清楚楚地在观众脑海里展现出一幅整体的图景了,就像一个画家已在画布上起好了草稿、定好了色调,旁观者以为马上就要看到活灵活现的细节描绘了——可是忽然间,画家拿出一支喷枪把画面涂了个面目全非,使所有人愕在当场。但毕竟,科恩兄弟以前这样干的时候,没有这次那么直接和纯粹。比如《逃狱三王》里的人物尽管受尽了莫名的因素摆布,但毕竟故事整体上有着传奇的色彩,而讲述方面也处处流露黑色幽默的基调。但《严肃的男人》除此以外别无其它。
《严肃的男人》的故事很平淡,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一段普通生活。尽管里面也表现了一些关于中年危机、父子代沟、犹太社区文化和美国与亚洲移民的价值冲突等等的元素——但情节本身仍然是零散的。你很难说这些元素的拼凑包含了创作者的某个具体的意图。换句话说,并没有所谓的情节意义存在。同时,这里也没有科恩兄弟招牌式的罪案描写和黑色幽默。
或许也是由于故事过于平淡,故此科恩兄弟在影片开始前安排了一段极富隐喻色彩的寓言故事——一对夫妻,在一个严寒的雪夜,丈夫从外面归来,称路上碰到了一个亲戚,并且把他带了回家。妻子听后震惊地表示这个亲戚早已死了,跟来的必然是魔鬼。然后这位亲戚进来了。妻子质疑他,但他矢口否认自己已死,声称是这位妻子记错了。最后妻子一刀扎进了亲戚的心窝,亲戚踉跄着跑了出去。故事到此结束。
科恩兄弟安排这个短故事应该是为了揭示影片的主题。这个故事充满了doubt。它既没有解释这亲戚是人是鬼,也没有讲述他的下场如何,所以这个故事有四重可能性:这人是鬼,被妻子扎死了,死在外面;这人是鬼,但没被扎死,逃掉了;这人是人,他被妻子扎死了,死在外面;这人是人,但没被妻子扎死,跑回家了。对于那对被吓坏的老夫妻来说,事情尽管发生了,但什么都没留下。他们没办法知道事情的真相。对于四种可能性的推断,他们既无法证实任何一种,也无法证伪任何一种。换句话说,客体世界有着许多可能性,但一切都是未知——既不可预测也无法验证。
接下来身为教授的男主角在故事里所负责的课程又是一次对主题的隐喻。他讲述的是量子力学里的“薛定谔的猫”的假设。量子力学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问,我并不了解。但量子力学和传统力学有一点广为人知的分歧,就是始自牛顿的传统力学对于物理的变化总是有着可以演算和求证的确定答案。譬如说你在一万米高空扔下一个一公斤的铁球,一分钟后这个铁球处于海拔多少的高度,这是通过公式能算出来的,并且无论测试多少次结果都不会错。传统力学里的一切物理变化,包括动能、势能、温度、质量、速度等等一切的物理现象,都有着确定的公式和答案。可是,当自然科学发展到微观领域后,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宏观世界里从没被证伪的物理公式,在微观世界里竟然行不通了。在粒子的世界,即使你完全掌握了一颗粒子的所有相关数据,你仍测算不出它的运动规则。而量子力学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不可预测的规律而被提出的。量子力学用几率来代替传统力学里的必然因果。比方说,针对同样一段测试,量子力学给出的是结果为A出现的次数、结果为B出现的次数、结果为C出现的次数……但它永远不能像传统力学解释宏观世界时那样给出确定的答案。所以物理学家薛定谔曾作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设(阐引自百度百科):
因为在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地活着。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此猫是死是活,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不是发现,而是决定)其生死。
深入地探讨这个“薛定谔的猫”的假设是科学家的兴趣所在,而影片里借用这一科学假设来表达的内涵则是:命运是无常和不可预测的,没有公式去演算,也没办法准确测试。因果律并不存在,或仅存在于人类的认知领域以外。这些既是量子力学的概念,也是科恩兄弟借以对存在本质的一种叙述方式。
或许恰恰因为生命的无意义本质,所以我们都对意义有着病态的追求,甚至不惜自欺欺人。无论是国外传统的宗教方式,或是国内的政治意识形态方式,或者是个人的理想主义方式,无一例外都在尝试赋予生命一种有意义阐述。电影,或是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当然无法就人生意义作出解答。但它们可以对人类的处境表达关怀。就像你身处一个绝对无光的黑暗领域,它并不试图向你描述有关光的一切,而只是轻轻给你披上一件温暖的绒毛外衣。影片最后以一句古老的智慧作为结语:以质朴之心坦然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receive with simplicity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这是我听过的最能温暖我心的谚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