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5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告] 【网刊101】专栏·X·五月读库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复制链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0 23:04: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读《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之前,我读过库切的《彼得堡的大师》和《青春》,先前的这两本书,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由《彼得堡的大师》我得知库切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学者,不过他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风格迥然不同,与陀氏的悲悯和情感丰沛、繁复推进的叙述相比,库切所展示的是更为现代主义的灰暗和冷峻。一年之后,读到了他的自传体小说《青春》,对这个小说的阅读感受感到不满意。但是十分奇怪,这次读他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以下简称《迈克尔》),却产生了少有的阅读愉悦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阅读的口味越来越杂越来越不挑食,一方面也是觉得《迈克尔》比之前读到的两本有难以替代的优势。似乎库切小说的语言更适合平铺直叙地推进故事而非设置复杂的故事情节,情节的曲折会为他的语言带来虚弱感,语言的“松疏”跟情节的“紧凑”会存在某种不协调,《彼得堡的大师》便给我留下这种阅读感受。而《迈克尔》故事的优势在于,他把人物置身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中叙述人物并不复杂的旅程,因为故事并不复杂,也无需引证太多的资料,从一开始,我们便知道一个智力不足的唇裂患者的所有身世,并由他带患病垂危的母亲踏上归乡之路而走向身份缺失的流浪生活。小说因背景的清晰、故事的简单、人物关系的明了和语言的松疏而获得疏朗的审美效果。
  人物之间的关系以简洁的方式展开,小说始终传达的是一种平易而微妙的人物关系,并未进行细致深入的刻画,简单的勾勒助长了疏朗之气。与之相关的是在叙述迈克尔的生活的时候,用鸟瞰全局而又轻悬的角度,保持着适当的观察距离。所有关于生活的真相,都经由他人之口道出,而迈克尔的状态,与叙述的角度和谐相容。疏朗的另一方面来自它隽永的语言。语言的隽永,是句子中常有“象外之意”。写到在营地里看到叛乱者纵火的时候,他写道:“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就站在那里观察着,大火汹涌而出,有如奔泻的喷泉,在消耗着自己,在渐渐烧尽”。库切在勾勒表象世界的时候,呈现的并非是单一的表象,他看到了大火“消耗着自己”,这种隐喻时有出现而增加了小说的意味。但库切用了一种游移的写法,稍微悬空的叙述角度,从而避免了因频繁使用暗示和隐喻而造成意义的拥挤和小说的观念化模式。再者,叙事与写景常常穿插着同时进行,视线的移动距离大,画面形成诸多空白而使景致疏朗,获得和谐平静的效果。表象的平缓叙述和内里的交叠归一而获取了从容的气度。
  《迈克尔》共分三章,首位两章以全知的视角、以不带深入思辨的俯瞰方式叙述迈克尔的流浪生活,重在感受。第二章用的是营区里医务官的视角,加入了更多思辨性的叙述。这一章写得很精彩,日记体赋予了叙述和思考非常大的自由,另一位重要人物——医务官——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这一章,使《迈克尔》这部小说的整体象征意义得到深化。之前许多看似流浪过程经过的笔墨在这里获得了遥远的呼应,使流浪这一过程更加明显地彰示着并非迈克尔这一特色人物的单一的个人行为,它始终是被笼罩和包含在历史背景之中。母亲,在医务官这里,成了国家的象征。他看到母亲成为迈克尔精神的最后的负担,实际上是看到国家和战争在自己精神上造成的困扰。而他智力正常、具备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也使他在产生怀疑的时候无法抽身而出摆脱良知的束缚,世界对他并不像对迈尔克那样单一而缺乏互动。而迈克尔,在母亲去世之后,在小说中出现这一了不起的句子:“他从母亲的大衣里子上撕下一条黑色的布条,把它缠在自己的一个胳膊上,并且用别针别上。但是他发现,他并没有因为她不在而感到寂寞,恰恰相反,他将终生怀念她。”母亲的去世使他更为自由,几乎没有遗憾和负担,带母亲骨灰到她的出生地后,他的生活变成了追寻自我。我们能从这个智力不足的人物身上,看到朴素而非凡的勇气。可能这种勇气来自理性意识的缺失,这种无攻击性、于人无害也于人无益的行为,在一个正常人身上难以找到,这一点让充满良知而为理性所束缚的医务官所震惊,也由此获得了觉悟,只要他与这个世界产生互动联系,即无法抽身出来获得自由。这种对战争的思考融入到整体的象征当作,因而使得叙述更加意味深长。
  库切的这部小说,其丰富的内涵也因其具备了互文性这一叙事修辞,你能明显地看到卡夫卡的《城堡》和《饥饿艺术家》等要旨,也能看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而这些阅读感受,在看《青春》的时候并未能获得,甚至《青春》让我感到叙述的累赘造成的阅读疲乏。它用了很多笔墨对主人公进行资料式的内容交代,臃肿而累赘,在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的同时也造成了气息的郁结。它和某些以心理描述为主导的小说给我的阅读感受相似,是在通过“事实”证明人物的状态和诱导读者认识人物,是一种将自己的智力强加于读者的智力之上叙述。小说对读者的诱导的反效果是读者对小说进行反诱导,即无法接受诱导时做出了抗拒而使阅读欣赏不连贯。在审美过程中,这类小说存在着明显的“割裂感”,材料和内涵未能成为完整统一体,因为作为小说的材料无法使读者在获悉它的时候直接产生对内涵的感受和联想,而材料变成对内涵的分析和解读的证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感受在先联想紧追其后几乎同时进行并指向材料和内涵双方,而后者是材料和内涵之间解读式的一一对照,中间始终要隔着“证明”或“诱导”这一智力过程。我认为这是一种割裂感很强的作品,虽然心理与事实步步为营,但二者始终存在“证明”这一过渡,把阅读的感受割裂为两部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6

主题

1

好友

167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11-5-20 23:30:24 |只看该作者
库切的每本书都有形式的不同,不管是出名的还是不出名的,我觉得他的作品都可以拿来读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11-5-21 10:46:07 |只看该作者
库切全才,亦知亦能。小陈也是。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1

好友

160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1-5-22 21:52: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风 于 2011-5-22 21:53 编辑

只看了他的《耻》,还是有着强烈的阅读愉悦的,清朗的节奏,不卖弄而有力的句子,深邃的思辨,都留下强烈印象。库切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现实主义的力量的不可忽视,以及如何找到一条引导这股力量的全新渠道。楼主这篇文字里提到阅读越来越杂越来越不挑剔,看了,不仅悠然会心。好现象,理应这样,否则我们会错过好多美丽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0

好友

6983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11-5-22 23:01:08 |只看该作者
读过青春之后没有好感,也就没有细想。没有看过别的评论,我想青春之所以显得那么“不好”,是否带有他本人某些情怀化的东西。
雪夜访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11-5-22 23:50:38 |只看该作者
读过青春之后没有好感,也就没有细想。没有看过别的评论,我想青春之所以显得那么“不好”,是否带有他本人某些情怀化的东西。
孙浩然 发表于 2011-5-22 23:01

我也怀疑过是不是因为自传的关系,作者太想让人知道他的青春是怎么回事,但这么有经验的作者,应该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状况。要深入和全面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又用资料式的方式有所指向地展示,叙述起来十分枯燥,成了事件是事件,精神是精神,两种元素很难相互渗透而产生新的理解和含义,看起来不舒服。在主人公住进公寓那部分读起来却很舒服,这种效果跟他前文的大量铺陈有关,但如果前面的笔墨是为了达到这里的效果,是不是代价太大了。有时间再重看一下,说不定到时有新的理解。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11-5-22 23:52:15 |只看该作者
只看了他的《耻》,还是有着强烈的阅读愉悦的,清朗的节奏,不卖弄而有力的句子,深邃的思辨,都留下强烈印象。库切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现实主义的力量的不可忽视,以及如何找到一条引导这股力量的全新渠道。楼主这篇 ...
蓝风 发表于 2011-5-22 21:52


嗯,有机会找一下《耻》来看:)查了下资料,这个小说跟他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都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1

主题

4

好友

3786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8#
发表于 2011-5-23 09:25:54 |只看该作者
前不久看了《迈克尔》,当时只觉得好,这个评论给我上了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2

好友

444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9#
发表于 2011-5-23 10:29:12 |只看该作者
4年前看的了,除了依稀记得好,还能说些什么呢。
傍晚的山丘旁,传来兄弟的温柔的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