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一年又到头了,2011年大家读了些什么书,哪些书让你印象深刻值得推荐给别人,不妨在年底晒晒今年的阅读,并把其中一本推荐给大家,写上你的推荐理由。
嘉宾:水鬼、蓝风、啊呜、路滨逊、陈皮、生铁、一层、X、shep、司屠、oo柒、死因里、江冬。
水鬼:
这一年读得非常之少,西蒙的《弗兰德公路》胡乱翻着,三言二拍挑着看,还有宋慈的《洗冤集录》,陆游的《入蜀记》什么的。又因为无聊,把金庸的小说看了一遍,甚至试图去读网络小说,《吞噬星空》、《神墓》等等,结果发现自己还真不是看网络小说的。台湾作家的《西夏旅馆》看了开头,就让我想起了魏虻的长句……
我想推荐的是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这本小说陪我从高中一直快到大学毕业,我的推荐理由是:再也找不出一本读了六年还没读懂,却依让我旧保持着勃勃兴致的枕边书。
蓝风:
柳鸣九《法兰西风月谈》,推荐一下。
著名翻译家柳鸣九先生的随笔,序言特别推荐一下,几乎是柳先生求学和翻译生涯的一个总结,有不少人生的,求知的,学术的真知灼见,当然,还有一个翻译工作者的艰辛与乐趣。文本本身是关于法国历代性爱文学的一个有规模的梳理,米拉波,萨德,阿波利奈尔等名流都在其中。性爱文学的社会成因与意义,与色情文学的区别都有详尽精到的阐述,令人信服,别开生面。譬如《o的故事》这部轰动西方世界的性爱文学巨著,柳鸣九先生就做了特别细致的分析,包括作者,写作过程,出版,反响,价值。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是一部偏离正统文学研究的著作,就像巴塔耶的《色情史》一样,让人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同时,用严肃正统的角度去审视非主流。写作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已有视角的过程。
啊呜:
今年看了太多诗歌,但所读到的最好的作品却并非诗歌,而是麦克·尤恩的小说《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但这本书现在太出名了吧?所以我还是推荐诗集好了——《顾城诗全集》,江苏文艺2010年4月的版本。
书的纸张不是很好,所以两大本字典样的书显得特别重,就好比是顾城的命运给人的感觉。但他的诗写得很轻灵,让人觉得沉重的不多。不管前期还是后期,他没有北岛们那种强烈的政治意指或流亡意识之类的东西,所以他可以将生命描绘得很轻妙,即使写痛苦,也只用锋利而极薄的刀片来割伤你的感觉。
另外,现在对顾城的评价貌似有些僵化,无非朦胧诗人、童话诗人等几个词,而我从读三联版《顾城诗全编》起,就觉得这些常见于各种文学史的判断让人很无奈。顾城后期的诗歌真没法用那几个词来指称,更不要说涵盖了。比如《滴的里滴》,呓语一样的,让人想到马拉美的天书《骰子一掷永远取消不了偶然》;又比如《墓床》,冷到像冬天阴郁的清早;再比如《阿曼》,这首几乎从未被提及的作品,美得让人目瞪口呆的,这可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作品,是老朦胧的作品啊,简直不敢相信。老顾城的天才,即使今天来看,依然是天才。
书里比较没意思的主要是那些旧体诗词和一些所谓的童话作品,大可一目十行或直接略过。
路滨逊:
我何必推荐小说呢。相信黑蓝挑不出几个读小说比我少的了。那我就推荐别的类别吧。
大家活在这个国家,困惑都那么多,也许多解决点儿困惑,可以多点儿时间读小说。对当前本国Hi点很高的国家、民族等词汇,如何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一些比较理性的方式去观察。我推荐《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陈皮:
推荐《夸克与美洲豹》。
这是一本讲述简单与复杂性的科普书,内容横跨心理学、哲学、物理、文学、生物学等,信息量相当丰富,但绝不冗余。文笔清晰,读起来非常生动有趣。西方科学工作者同时兼具深厚人文修养似乎成了某种传统(开山怪莫非是柏拉图?),科学冰冷的表面也有一颗对美的热忱追求的心。作者是盖尔曼,曾获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铁:
说来惭愧,这一年来没读什么像样的文学类的书。印象里读了K迪克的一个描写吸毒者的科幻小说,韦恩的《杀死父亲》,一本16世纪意大利人的回忆录(还是当年赵松推荐的),还有什么?对了,还跳着看了一些茅盾和巴金的小说。都是20岁左右买的,《豹子头林冲》写得真差,《林家铺子》也不好看,但还不至于像前一篇起鸡皮疙瘩。《家.春.秋》没看完,也觉得做作。 这一年,心思全在写作和等着自己的书出来这两件事上。
但,因为对中国的文史有些叶公好龙的爱好,所以,这一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虽然是他的学生万绳楠整理的——学生的读书笔记总让人觉得有点心虚,但却又因为把陈讲论点时随手拈来的史料补充全了,所以反而比陈自己的书更通俗一点。读史的好玩在什么地方呢?和看电视剧一样,在于猜想当时的历史现场和生活的实情。这本书真是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欲望。它对于魏晋时期偏门左道的巫教之猖獗的表现、对于社会环境恶劣到极端后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南北方的文化阶层、胡化与汉化的此消彼长,都有了明确的描述。饶是写到三国的那些英雄,也好似听一个人讲一个单位里的斗争情形——史料如此之少,归纳分析又如此之精密,真好像说的不是2000多年前的人和事。了解了坞堡这种极端的社会形态后,再一联想《水浒传》里写的那些“大庄子”“庄主”,又另有许多感慨。读了此书后,我下决心买了陈寅恪的十几本书的全集。
此外,今年还读了《聊斋》的一些故事,《嫦娥》那篇印象极深(不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奇奥!悲情!峰回路转!但又有个团圆的结局。今年,就是这些东西,滋养了我的心智。我相信它们很快就能转化成写作的力量。我能感受到。
一层:
推荐一本报告文学作品集《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
六月份在武汉阅马场附近的一个旧书店里购得。其实当时并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也没听说过作者名字,只是在选好书结账的时候跟老板闲聊起六月份关于学生的那点事儿,于是他从柜顶上拿出这本书向我力荐。我随手翻了翻,并没发现我想要看到的内容,但迫于他的力荐,还是将信将疑地买下了。
这本书在床头搁置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某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又将它从书堆中找出,花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部集子里的作品大多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故事,有些地方会引出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追述,这些文字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它们让我认识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至少从本朝开始以来,讲真话的人的处境都是如出一辙的尴尬、窘迫、艰难甚至惨烈。包括作者在内的这批人,他们的名字在被官方历史抹去之前,留下一些文字的记录或引起一些关注,都是对我们自身所处时代的一个有力证明。这在我看来,正是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X:
今年读的书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书,库切、奈保尔、杜拉斯、纪德、海明威、司汤达、莱辛、萨福、卡瓦菲斯、玛丽·恩迪亚耶等,多是些轻巧或者自己喜欢的作品,希望明年可以读几个大部头,也读读自己讨厌的作品。当然,读得最多的还是黑蓝论坛的小说,受到的启发更直接。
想推荐大家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文学理论》介绍了许多文学上基本的认识,据说被成为“理论的理论”,大概是本不错的理论入门读物,而且不枯燥,通俗易懂。《人间词话》跟《文学理论》相比,更像是“用文学批评文学”而不是用理论批评文学,中国古典的文艺理论一直很想读,但目前正在写小说,不想读理论,等不写的时候专心看一看。
shep:
克鲁泡特金 法国大革命史
卡尔维诺 意大利童话
鲍德里亚 生产之镜
塞林格 抬高房梁,木匠们 西摩小传
刘邵 人物志
格鲁内尔 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
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席勒 三十年战争史
德吉 听说
布鲁诺 飞马的占卜;驴子的占卜
伊凡·哥尔诗选
阿多尼斯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鲁拜集
水浒传资料汇编
谷崎润一郎 卍;阴翳礼赞
今年看了三部历史著作,重点推荐柯鲁泡特金的《法国大革命史》。理由:细致到了小时的法国大革命记录。作者主要依据当时的亲历者的多方面记述,详细记录了1789年到1793年间的所有事件。法国大革命所以称之为大革命,就在于它不是重复1648年的光荣革命——庶民不断推动第三等级的激进派,冲垮所有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本身的复杂性也超出了独立战争的复杂,从暴动到内战最后发展到全欧战争——而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重要坐标,此后,欧洲所有革命便都蒙上了这一不可挥去的色彩。很显然,英美法的三次革命中,唯独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力最大;传播最广,这是有道理的。至于其中的道理和大革命的那些细节,请大家去看书。
司屠:
我推荐一本诗集,杨黎的《五个红苹果》,这就是我认同的“诗”。我也推荐尼采的《朝霞》(田立年译),因为它翻译得不错。
oo柒:
今年重读了《杜尚访谈录》。
死因里:
2011年东奔西走,新的书读得不是很多,倾向于重读,如《胡安鲁尔福全集》。倒是会随身携带上几本诗集(特拉克尔的里尔克的聂鲁达的波德莱尔的等等)和《圣经》,在候车室里翻上几页,在大巴上在火车上在飞机上读上几首,靠在旅馆床上捡喜欢的段落朗诵上十几分钟。除了诗集还会带上一本纪德的《人间的食粮》,虽然到现在为止一共看了还不到五页,但我深知这本书的好,并想把它推荐给不是很经常往外面跑的朋友;另外还有一本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推荐给青年苦闷中的青年人。
江冬:
今年读的有好感的书,一本是白话版的《山海经》。现在还记得里边一些有趣的故事:神仙们居住的天上也有妓院,而且妓院还分等级;有一个地方的人耳朵很大,晚上睡觉就用耳朵当被子盖;有一个女人国,也有一个男人国,造就它们的邪神说是为了免除人们婚恋的烦恼,代表正义的一伙人想要撮合两方,结果没有成功(这样的结局比《画壁》真是有意思得多)。
第二本是韦白翻译的20世纪西方十二位诗人的合集《坐在雨的外面》,诗歌和翻译都很喜欢,随时会翻翻。
第三本是《莎士比亚喜剧集》,以前看的是方平译的全集,完全不激动,现在看朱生豪的,看第一个《仲夏夜之梦》就十分喜欢。这本书还在看,接下来再看“悲剧集”。这次阅读经历告诉我:莎士比亚是不容错过的,翻译也是要慎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