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77|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鲁迅(修改中)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0 20:14:3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8-27 11:46 编辑

(因为本人不是科班出身,看书完全是凭感受的,所以写起来许多语言可能不专业或不够严谨,只是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已,如果大家看完后有交流的内容的意思,可以交流。)

正文

为什么鲁迅在我心中不够伟大?


1、   鲁迅的小说是类悲剧而不是悲剧。注:我所说的悲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被公认为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形式)与实际生活中的苦难是二码事。而我所谈的鲁迅的小说也是指他的艺术成就。(为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悲剧,在此我把我心中并非真正悲剧的惨事统称为类悲剧。)


类悲剧与悲剧的不同在于:悲剧里的人往往有超越世人的精神力量(在这里不分好人与坏人),而恰是这种力量让他在世俗生活中遭遇了不幸,这样的反差才会形成一种使之永恒的东西;而类悲剧里的人未必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她的不幸更来自于外界的冲击和自身的弱点。


比如《红楼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看了三),两者相同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是真正的悲剧型的文,而不是悲惨型的文。他们的主角并不一定生活悲惨,或者身世贫穷。像林黛玉,贾宝玉,跟莎翁中的麦克白,哈姆雷特,他们都是贵族,并不缺吃少穿,不像穷人一样生活凄苦。他们的折磨是来自自己内心对超越世俗的精神有追求(或欲望),而与社会产生一种隔阂,导致了悲剧。(我一直认为四大悲剧也只抵一部红楼梦,虽然我只看过三大悲剧,只苦于无法形成文字)。

悲剧与类悲剧的区别,我来举一个《红楼梦》里的例子吧。

比如林黛玉与贾迎春。虽然红楼梦一书没有结局,但大家都看到预示性的结局。林黛玉与贾迎春最后都死了。那么,我会认为林黛玉的死是一个悲剧,而贾迎春的死而是一个类悲剧。

林黛玉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这说法有些俗,把它称之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比较好),在失去的时候,宁可坚持了‘洁本质来还质去’的理想,也不愿与世界同流合污,而选择了死亡,她这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才真正决定了她自己的命运。这个就是悲剧了。

而贾迎春是善良的,柔弱的,她为了平静的生活愿意顺从任何一种强加于她身上的命运,但即使这样,她还是逃不过悲惨的结局。她的结局就是一出类悲剧。

换言之,我们可以用‘可怜,同情’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贾迎春,但却不仅仅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林黛玉,因为她有我们身上所没有的精神力量。

再举一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出门想去忏悔自己的罪过,因为这个举动而被车撞了,这个就是悲剧了。
如果这个人只是单纯出门,走路被车撞了,就是类悲剧了


鲁迅先生自己都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其实鲁迅先生自己已经明白了悲剧的意义。


但鲁迅先生自己的小说并没有从类悲剧升华为悲剧,他小说的主人公多是被生活所摆布的冷漠,懦弱,愚昧等小人物,鲁迅批判他们的缺点,同情他们的遭遇,这些我能理解,自然也明白他的苦心。但问题是,他这些的批判到底有多少的价值。管仲有一句话叫:“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子有一句话叫:“有恒产者有恒心!”

生活穷苦,没有受到多少的教育的人身上有5000年的血脉里传承的奴性,冷漠,自私,你对他们进行批判有多少的价值?只有让他们吃得饱,穿的暖,有闲钱读书后,思想和人生观才能确立,不是吗?在他们没饭吃,没受到教育的情况下,你想凭着几篇文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不是挺‘无奈’的一件事吗? 鲁迅先生在指责“他不是他不可能是的模样”。所以在我心中,鲁迅的眼界是不够高的。


2,鲁迅的入世思想到底能不能比得上出世?

关于反封建(呃,不要问我什么是封建,我知道秦始皇之前才是分封制,才是真正的封建,秦始皇是郡县制,我这里说的封建什么,反正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种什么思想)

一篇〈范进中举〉,一部《儒林外史》都够讽刺的了。我不觉得鲁迅真能超越过去。

鲁迅反复着眼人的这些方面,描写讽刺之类的,对看的人是有点醒的作用,但这种点醒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小小的反讽不足以让人深沉的反省,基本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只有从人与社会产生的隔阂而导致人的孤独性,而这个孤独性又导至人类的各种悲剧性出发,才能让读者从内心产生共鸣,而产生永久的影响。(说这些真有些力不从心,我这个只是表达一种意思)


清人胡文英写〈庄子独见〉时曾说: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三闾为屈原,漆园是庄子)

鲁迅之哀也不过是三闾之哀,他痛心疾首人的奴性愚昧冷漠等,他以为中国人改变一下奴性,不再那么冷漠,换一个政权,中国就有救了。这想法是很积极入世的,但这么想好像还是不够深刻吧。人类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出永恒的悲剧史(这是我的看法,虽然讲不出道理。)

我认为,像曹雪芹,沙翁等作者,他们恰是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写出那样的悲剧,为万世之哀痛。

  而他们的价值正如老庄们的价值一样,无法用现世的成就来衡量。比如这世上多了个孔子,多了个鲁迅,或者世间多了几个救世之良才,少几个庸禄之人,但这世上成功的人到底是少的(有一句话叫,这世界虽然靠精英推动着,但却是靠平凡而朴实的人给顶住的),平凡而默默承受命运的人到底是多的,像庄子,像曹雪芹为这些‘平凡而又不凡的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出路(或者说慰藉),承认了另一种‘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才是他们惊世的价值所在。

若问鲁迅的文是哀天下还是只哀一国,只要将他的文拿去翻译看有多少中国以外的人能引起内心的情感和共鸣,这很能证明一切,。


我这样说并不是对鲁迅先生不敬,他悲天悯人,口诛笔伐,不愧是一个勇猛而大爱的刺客。而恰恰可惜的是,他有一个剑客的孤独,却不理解一个人的孤独。




(备注:其实我这篇主要想说,鲁迅的小说没有悲剧哲学精神的升华,如果有,就像那篇〈铸剑〉一样(我个人不完全赞成残雪的意见,但就算是吧),那也只是一个启蒙状态,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悲剧哲学观,因为有一词叫:“孤证不立。”

拜托啊:贾宝玉与哈姆雷特身上都有超越世人的精神力量啊,教科书是一件很可怕,很可怕的工具。我更没办法用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去对抗那些信手拈来的被错置的大量理论。太费神了。)

我这二天跟人在别一个群里讨论,有人问,哲学到底是什么,悲剧哲学到底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那我努力注解一下吧。

哲学:探讨的(在我看来)是探讨人类的出路,最终的出路吧。

悲剧哲学:得出(在我看来)人类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出永恒的悲剧。这是不可抗力的。(按我的理解,西方许多人除了用宗教救赎外,其余的只能用艺术来救赎了吧,而在古中国就是以寄情于山水之乐来救赎,所以竹林七贤,李白,陶渊明这样的人都名传千古,其实‘寄情于山水,天人合一’也是艺术救赎吧)。)


下面将我的回贴观点也贴这里:


有关残雪提出的观点,我是很认真考虑过的,我也是在看了残雪这篇文后才有些明白她那么目中无人是为什么,她应该也是引用了西方悲剧哲学或艺术的观点,来看莫言他们的文,即小说是表现而不是再现,在艺术领域里(小说是一门艺术),要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物、情节等等,所谓审美道德与现实道德不同,作者要很清晰的区分,如果无法区别,则不能将小说写成艺术。

但是残雪这篇为鲁迅写的文,其实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写文,我看过她描述自己的文时,也提到了这一层的意思,就是艺术复仇啊什么的。反正就想将自己的小说提升一个层次。即让小说成为艺术。

一般来讲,好像一个作者在成名后,往往想提升自己作品的层次,大多数人会走历史这条路线,使作品沉重而带着历史使命感,所以好像许多先锋作家都往这条路上走,残雪应该走的是另一条线,就是通过哲学、艺术来提升自己的文。但我看了她的一篇文,觉得目前为止,她的小说没有实践她的理论,好像也是在摸索阶段。

而她评鲁迅的那篇铸剑,是她妄自想像出来的东西,还是鲁迅确有其想法,因为统共只有那么一篇文,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真的很难去判断,但是有一点,当时我特地去查了《铸剑》的完稿日期,好像是在1927年,而鲁迅先生驾鹤于1936年,也就是其中还有8,9年的时间,鲁迅先生却没有再写出这样一篇文来证明残雪的想法,这是不是也能说明,鲁迅先生写那篇文也可能不像残雪解释的那样,否则以鲁迅先生成熟的思想,熟练的笔法,在明白唯有艺术复仇后,很容易再写出第二篇的。

有一句话叫:喜剧诸诉理智,悲剧投射情感。又说这世界对思考者来说是喜剧,对情感者来说是悲剧。就《阿Q正传》来说,似乎都无法达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1#
发表于 2012-8-27 19:46: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8-27 20:50 编辑
我是美工 发表于 2012-8-27 18:48
与鸡蛋无关。
为什么会有人不让祥林嫂碰祭品?根源是什么?是冷漠?绝对不存在冷漠的人,冷漠是一种态度, ...


鲁迅笔下自杀的祥林嫂。

许多人都认为导致祥林嫂自杀的是封建礼教。我认为与其说是封建礼教,不如说是一种岐视,对寡妇的一种岐视。
其实岐视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会有的现象。

比如国外以前有种族歧视,所以黑人被奴役,现在就算平等了,但对黑人的岐视也都还会有的。

比如穷富岐视,富家女与穷家女同在学校寄宿,有人丢了东西谁也不会怀疑富家女,一定会怀疑穷家女,逼的人家脱光了衣服还不罢休,以前听说也有因此而愤而自杀以示清白。

比如男女岐视,在高位上女人要获出比男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换得同样的地位,背后还有许多人乱嚼舌头,说些不三不四的话。


总之,岐视这种现象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要反对是必须的。但如果把她扩大成封建礼教,则有些托大了。或者许多时候,鲁迅先生也不知道这岐视危害的根源在那里,一律都算在礼教身上。

如果不信,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样自杀的安娜。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同样自杀了。但造成她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她坚持为了爱情和自由而离开了家,比如她虚伪的丈夫不让她离婚而造成她永远无法与爱人合法结合的机会,并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儿子,比如她所爱的人虽然爱她但不能完全理解她被孤立的痛苦,最后,我想重点谈的是,安娜也跟祥林嫂一样被社会贬低,排斥。但托尔斯泰是怎么安排的,他写那些岐视安娜的人知所以岐视安娜不是因为她们的人格比安娜高尚,恰是因为安娜的人格比她们高尚,她们同样干着背夫偷情的事但心安理得,她们不能容忍安娜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爱情,这才是她们贬低并共同排斥安娜的原因。这才是社会的恶,人性的恶,这才是导致安娜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但排斥祥林嫂的都是些什么人,无非也是一些平常人家,那些人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岐视了祥林嫂。那么祥林嫂的悲剧让我们到底该指责谁?祥林嫂自己的愚昧,她周边人的愚昧?而所谓的封建礼教从何处来?似乎并没有一种封建礼教教我们说寡妇是不吉祥的,那样民风民俗所引起岐视你甚至没法让一个人,或某一种礼教来承担责任。鲁迅先生一味推给制度,封建礼教,似乎并不深刻。

或者正因为如此,祥林嫂的死只能让我们最多叹一口气,与阿Q一样,但绝不会像安娜那样觉得惋惜,惋惜的情怀是留给我们想珍惜的东西,如果一块破碗摔地上碎了,我们并不痛惜所以也不会去寻找使它摔碎的理由,更不会去指责使它摔碎的人。但如果一块精美的玉碗摔碎了,那我们在痛惜之余,肯定会拚命找理由并将这种痛惜的情绪化为愤怒发泄出去。

艺术的表现力量也恰在这里。所以说,鲁迅小说的艺术真的不是最高明的。他没有考虑到作为艺术的小说,要如何更有力激起观众心中的爱与恨,使他们产生思考的同时引起共鸣。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6

好友

256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70#
发表于 2012-8-27 18:48:15 |只看该作者
与鸡蛋无关。
为什么会有人不让祥林嫂碰祭品?根源是什么?是冷漠?绝对不存在冷漠的人,冷漠是一种态度,对祥林嫂冷漠不代表对别人冷漠。对自己的儿子,祖宗会非常亲切。
为什么周围的人只对祥林嫂冷漠?因为他有过两个丈夫,不容于封建礼教。

我没说那句是你说的啊,那明显是我说的,不知你为什么会那样理解。

点评

镇州大萝卜  所以我们没有可争论的。我从来都不认为我自己的观点是真理,也无意说服他人。当夏树森林说解读都是误读,但有助于还原本意时,我会表达我的读后感受。表达完了之后,也就无话可说了。  发表于 2012-8-27 2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6

好友

256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69#
发表于 2012-8-27 18:40:13 |只看该作者
鲁迅第一个提出封建礼教吃人,这种思想怎么能说不杰出呢?
的确思想是否杰出,是判断哲学家的标准,不是判断小说家的标准。但是这跟他的创作初衷有什么关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8#
发表于 2012-8-27 18:34:00 |只看该作者
我当然不是在说鲁迅狭隘。我们俩争论的事情在于我们对因果的看法不同,我是认为,把观念凌架于生命和活人之上时,形成所谓礼教。你是认为,礼教让人把观念置于生命之上。

完全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礼教本身是观念,观念是以人为载体的,并经由人的切实的行为,比如拒绝让祥林嫂触碰祭品,才构成对其他人的伤害。

关于定义,确实是必要的,我很少骂人封建。因为一直以来我理解的封建就是一种社会制度。

你所说的话,有些不是我说过的。比如在那时候写一部那样的小说就不正常,我完全不认为不正常。对我根本没说过的话,我自然不必争论。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6

好友

256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67#
发表于 2012-8-27 18:23:50 |只看该作者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2-8-27 17:57
如果思想性仅只局限于伦理(礼教是伦理范畴),我确实会认为那把艺术下降了一个层级。然而我不至于要认为鲁 ...

可是你只看见冷漠并没有看见冷漠的根源是什么,是怎么造成的这种所谓的冷漠?根源就在封建礼教,跟现在一样,很多人的脑子还是被封建洗过的。
难道鲁迅在五四的时候写一部反封建小说就是狭隘吗?在那时不写这样的书才不正常,就像现在。把反封建理解为反对分封建制,难道我们骂一个人“真封建”是因为他想分封建制吗?我觉得这个是常识,没必要讨论之前先定义一下吧?
关于《八月之光》和福克纳我也与你的看法不同,但不在这里讨论了。

我想说的是,我们争论的的确就是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6#
发表于 2012-8-27 18:14: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2-8-27 18:23 编辑

应该说我不是因为鲁迅争论思想或者艺术跟社会实践的关系,有人把纳粹的错误扣在尼采头上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反对了。对于有了“革命的思想,就一定有革命的行为”的人来说,我们要么放弃思想的颠覆和破坏性,要么不计行为后果的胡作非为。

我无意剥离鲁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想说的是,如果谈思想性,他不算杰出。谈艺术性的时候他才是伟大作家。但是思想是否杰出,是判断哲学家的标准,不是判断小说家的标准。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1

好友

160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65#
发表于 2012-8-27 18:04:00 |只看该作者
鲁迅的价值之一,大概就在这里,总能带着我们去争论,在争论里有新的认识。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4#
发表于 2012-8-27 17:57:41 |只看该作者
如果思想性仅只局限于伦理(礼教是伦理范畴),我确实会认为那把艺术下降了一个层级。然而我不至于要认为鲁迅那样的作家有那么狭隘。

你所说的礼教在我看起来就是对活人的冷漠,观念和逻辑重于活人的生命。道德框架本身是社会生活必须的,当道德框架变成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压迫时,才成为“吃人的礼教”。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里同样展现了集体意识偏见对个体的伤害,那么福克纳是否也是一个“反封建”作家?

我想说的是,我们争论的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而也就无需争论了。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6

好友

256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63#
发表于 2012-8-27 17:39:39 |只看该作者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2-8-27 15:38
那封建指什么呢?等级制度下的不平等?通常封建指的就是分封制,如果有其他用法,讨论之前应该先定义。 ...

指的是封建礼教诶,在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狂人就开始怒吼,五千年的书中就看见两个字,吃人,什么吃人,封建礼教吃人,他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吗?鲁迅的社会性是被利用的吗?《呐喊》首版中是有《不周山》这一篇的,为什么鲁迅后来把它删除了,就是有人放大它的寓言性,贬低呐喊的社会性。你们不是说《不周山》是呐喊中唯一的好小说吗,那好,老子就把它删掉,把它从《呐喊》中踢出去,好提纯《呐喊》的社会性。为什么他起名叫呐喊,跟谁呐喊?这很明显了吧,鲁迅写小说本来就有意批判社会,怎么能说他小说中的社会性是被引申被利用的呢?
祥林嫂是死于冷漠吗?她捐了门槛被千万人跨过之后还是不被准许碰祭品,给她致命伤的是别人的冷漠还是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蔑视?
好吧就以你说的句子为例:然而我们不妨设想,即使是今日,在你我身边,有一个人沉沦于她自身的痛苦,反反复复地唠叨:我真傻,真的。。。。。。。你我能付出多少同情?撇开社会制度和宗法观念不说,作为人,对于他人的不幸,我们除了寄望于她自己克服,忘却,重新开始生活,我们会做些什么?----这样讲扯了很远,但是既然问到这些人物因何死亡,我也就只好离开小说,把人物当作社会现象(甚至是实际发生的)来论述。
这是因为现在我们仍然在封建礼教之下,搞不好,比鲁迅那个时代还甚,那时起码还有说的权利,现在很难说了。
孔乙己,阿q,闰土,华老栓,它们都指向同一种东西,封建礼教!
鲁迅后来为什么不写小说了?就是因为有人总是把他的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开,曲解他的主要创作意图,难道把小说写得好写的艺术也是错?那还不如直接写杂文,更容易更直白更有力量,所以受损失的就是我这种很爱看他小说的人,他的三本小说集子加在一起仍是薄薄的一本,加上文言小说,也就那么一点。
别忘了鲁迅是弃医从文的,他从文的原因朝花夕拾里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9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