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4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鲁迅(修改中)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0 20:14:32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8-27 11:46 编辑

(因为本人不是科班出身,看书完全是凭感受的,所以写起来许多语言可能不专业或不够严谨,只是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已,如果大家看完后有交流的内容的意思,可以交流。)

正文

为什么鲁迅在我心中不够伟大?


1、   鲁迅的小说是类悲剧而不是悲剧。注:我所说的悲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被公认为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形式)与实际生活中的苦难是二码事。而我所谈的鲁迅的小说也是指他的艺术成就。(为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悲剧,在此我把我心中并非真正悲剧的惨事统称为类悲剧。)


类悲剧与悲剧的不同在于:悲剧里的人往往有超越世人的精神力量(在这里不分好人与坏人),而恰是这种力量让他在世俗生活中遭遇了不幸,这样的反差才会形成一种使之永恒的东西;而类悲剧里的人未必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她的不幸更来自于外界的冲击和自身的弱点。


比如《红楼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看了三),两者相同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是真正的悲剧型的文,而不是悲惨型的文。他们的主角并不一定生活悲惨,或者身世贫穷。像林黛玉,贾宝玉,跟莎翁中的麦克白,哈姆雷特,他们都是贵族,并不缺吃少穿,不像穷人一样生活凄苦。他们的折磨是来自自己内心对超越世俗的精神有追求(或欲望),而与社会产生一种隔阂,导致了悲剧。(我一直认为四大悲剧也只抵一部红楼梦,虽然我只看过三大悲剧,只苦于无法形成文字)。

悲剧与类悲剧的区别,我来举一个《红楼梦》里的例子吧。

比如林黛玉与贾迎春。虽然红楼梦一书没有结局,但大家都看到预示性的结局。林黛玉与贾迎春最后都死了。那么,我会认为林黛玉的死是一个悲剧,而贾迎春的死而是一个类悲剧。

林黛玉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这说法有些俗,把它称之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比较好),在失去的时候,宁可坚持了‘洁本质来还质去’的理想,也不愿与世界同流合污,而选择了死亡,她这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才真正决定了她自己的命运。这个就是悲剧了。

而贾迎春是善良的,柔弱的,她为了平静的生活愿意顺从任何一种强加于她身上的命运,但即使这样,她还是逃不过悲惨的结局。她的结局就是一出类悲剧。

换言之,我们可以用‘可怜,同情’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贾迎春,但却不仅仅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林黛玉,因为她有我们身上所没有的精神力量。

再举一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出门想去忏悔自己的罪过,因为这个举动而被车撞了,这个就是悲剧了。
如果这个人只是单纯出门,走路被车撞了,就是类悲剧了


鲁迅先生自己都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其实鲁迅先生自己已经明白了悲剧的意义。


但鲁迅先生自己的小说并没有从类悲剧升华为悲剧,他小说的主人公多是被生活所摆布的冷漠,懦弱,愚昧等小人物,鲁迅批判他们的缺点,同情他们的遭遇,这些我能理解,自然也明白他的苦心。但问题是,他这些的批判到底有多少的价值。管仲有一句话叫:“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子有一句话叫:“有恒产者有恒心!”

生活穷苦,没有受到多少的教育的人身上有5000年的血脉里传承的奴性,冷漠,自私,你对他们进行批判有多少的价值?只有让他们吃得饱,穿的暖,有闲钱读书后,思想和人生观才能确立,不是吗?在他们没饭吃,没受到教育的情况下,你想凭着几篇文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不是挺‘无奈’的一件事吗? 鲁迅先生在指责“他不是他不可能是的模样”。所以在我心中,鲁迅的眼界是不够高的。


2,鲁迅的入世思想到底能不能比得上出世?

关于反封建(呃,不要问我什么是封建,我知道秦始皇之前才是分封制,才是真正的封建,秦始皇是郡县制,我这里说的封建什么,反正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种什么思想)

一篇〈范进中举〉,一部《儒林外史》都够讽刺的了。我不觉得鲁迅真能超越过去。

鲁迅反复着眼人的这些方面,描写讽刺之类的,对看的人是有点醒的作用,但这种点醒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小小的反讽不足以让人深沉的反省,基本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只有从人与社会产生的隔阂而导致人的孤独性,而这个孤独性又导至人类的各种悲剧性出发,才能让读者从内心产生共鸣,而产生永久的影响。(说这些真有些力不从心,我这个只是表达一种意思)


清人胡文英写〈庄子独见〉时曾说: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三闾为屈原,漆园是庄子)

鲁迅之哀也不过是三闾之哀,他痛心疾首人的奴性愚昧冷漠等,他以为中国人改变一下奴性,不再那么冷漠,换一个政权,中国就有救了。这想法是很积极入世的,但这么想好像还是不够深刻吧。人类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出永恒的悲剧史(这是我的看法,虽然讲不出道理。)

我认为,像曹雪芹,沙翁等作者,他们恰是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写出那样的悲剧,为万世之哀痛。

  而他们的价值正如老庄们的价值一样,无法用现世的成就来衡量。比如这世上多了个孔子,多了个鲁迅,或者世间多了几个救世之良才,少几个庸禄之人,但这世上成功的人到底是少的(有一句话叫,这世界虽然靠精英推动着,但却是靠平凡而朴实的人给顶住的),平凡而默默承受命运的人到底是多的,像庄子,像曹雪芹为这些‘平凡而又不凡的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出路(或者说慰藉),承认了另一种‘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才是他们惊世的价值所在。

若问鲁迅的文是哀天下还是只哀一国,只要将他的文拿去翻译看有多少中国以外的人能引起内心的情感和共鸣,这很能证明一切,。


我这样说并不是对鲁迅先生不敬,他悲天悯人,口诛笔伐,不愧是一个勇猛而大爱的刺客。而恰恰可惜的是,他有一个剑客的孤独,却不理解一个人的孤独。




(备注:其实我这篇主要想说,鲁迅的小说没有悲剧哲学精神的升华,如果有,就像那篇〈铸剑〉一样(我个人不完全赞成残雪的意见,但就算是吧),那也只是一个启蒙状态,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悲剧哲学观,因为有一词叫:“孤证不立。”

拜托啊:贾宝玉与哈姆雷特身上都有超越世人的精神力量啊,教科书是一件很可怕,很可怕的工具。我更没办法用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去对抗那些信手拈来的被错置的大量理论。太费神了。)

我这二天跟人在别一个群里讨论,有人问,哲学到底是什么,悲剧哲学到底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那我努力注解一下吧。

哲学:探讨的(在我看来)是探讨人类的出路,最终的出路吧。

悲剧哲学:得出(在我看来)人类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出永恒的悲剧。这是不可抗力的。(按我的理解,西方许多人除了用宗教救赎外,其余的只能用艺术来救赎了吧,而在古中国就是以寄情于山水之乐来救赎,所以竹林七贤,李白,陶渊明这样的人都名传千古,其实‘寄情于山水,天人合一’也是艺术救赎吧)。)


下面将我的回贴观点也贴这里:


有关残雪提出的观点,我是很认真考虑过的,我也是在看了残雪这篇文后才有些明白她那么目中无人是为什么,她应该也是引用了西方悲剧哲学或艺术的观点,来看莫言他们的文,即小说是表现而不是再现,在艺术领域里(小说是一门艺术),要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物、情节等等,所谓审美道德与现实道德不同,作者要很清晰的区分,如果无法区别,则不能将小说写成艺术。

但是残雪这篇为鲁迅写的文,其实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写文,我看过她描述自己的文时,也提到了这一层的意思,就是艺术复仇啊什么的。反正就想将自己的小说提升一个层次。即让小说成为艺术。

一般来讲,好像一个作者在成名后,往往想提升自己作品的层次,大多数人会走历史这条路线,使作品沉重而带着历史使命感,所以好像许多先锋作家都往这条路上走,残雪应该走的是另一条线,就是通过哲学、艺术来提升自己的文。但我看了她的一篇文,觉得目前为止,她的小说没有实践她的理论,好像也是在摸索阶段。

而她评鲁迅的那篇铸剑,是她妄自想像出来的东西,还是鲁迅确有其想法,因为统共只有那么一篇文,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真的很难去判断,但是有一点,当时我特地去查了《铸剑》的完稿日期,好像是在1927年,而鲁迅先生驾鹤于1936年,也就是其中还有8,9年的时间,鲁迅先生却没有再写出这样一篇文来证明残雪的想法,这是不是也能说明,鲁迅先生写那篇文也可能不像残雪解释的那样,否则以鲁迅先生成熟的思想,熟练的笔法,在明白唯有艺术复仇后,很容易再写出第二篇的。

有一句话叫:喜剧诸诉理智,悲剧投射情感。又说这世界对思考者来说是喜剧,对情感者来说是悲剧。就《阿Q正传》来说,似乎都无法达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2-8-10 20:30:05 |显示全部楼层
无盐 发表于 2012-8-10 20:26
还是不要再辩论鲁迅了,他是个丰富的作家,革命家在他作品里看到革命,先锋文学家在他作品里看到先锋,传统 ...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12-8-10 20:39:15 |显示全部楼层
无盐 发表于 2012-8-10 20:36
残雪读《铸剑》

从外在的,与整个黑暗道德体系的对抗、厮杀,转向内在的灵魂的撕裂,从而在自己体内将这 ...

:)!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12-8-10 21:29:22 |显示全部楼层
卫康 发表于 2012-8-10 21:21
我觉得不是科班出身并不足以成为你降低自身标准的理由,你的这篇短文,论点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和阐发,论据 ...

呵呵,正因为知道自己有你所说的那些缺点,所以发在随笔里。

我没说不让批评吧,只要是针对论点,论据,针对文的本身的批评,都是可以的。请拍砖!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12-8-10 21:45: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8-10 22:12 编辑

呵呵,重申一下,我已经将“勿拍,勿拍”这四个字改掉了。如果大家想拍砖,可以拍的!只要针对文的本身,针对论点,论据的批评,我都欢迎。

(注:但只希望不要发生含沙射影,或暗砖攻人的情况。回头讨论到最后变成了,‘你目中短浅,心胸狭隘,无知愚昧’之类的,我怕这个。我来黑蓝本来就是学习,发文也只希望从交流中得到进步,只希望在观点不同的情况下,不要讨论文之外的东西。谢谢!)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12-8-11 11:06:37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美工 发表于 2012-8-11 10:44
我觉得你对悲剧的理解是有问题的,你举的莎士比亚的例子,你说悲剧里的人往往有超越世人的精神力量,我又想 ...

OK,OK!你所说的,我保留意见(或说坚持已见),但没有力气反驳。

针对文说什么都可以,谢谢你忍住了!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
发表于 2012-8-11 11:47:17 |显示全部楼层
卫康 发表于 2012-8-11 11:45
你不懂鲁迅,也不懂说理,至少两方面懂一个再来论辩。你这种礼仪周全的不讲理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发表于 2012-8-11 18:43:46 |显示全部楼层
陶北 发表于 2012-8-11 17:32
建议你有时间多看看论坛里这类贴子,你还没有学会读书呢。

多谢建议,天天都在阅读版努力读呢,希望以后会进步!:)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12-8-11 18:48:03 |显示全部楼层
陶北 发表于 2012-8-11 18:47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12-8-18 16:24:5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8-18 17:19 编辑
硬硬的还在 发表于 2012-8-18 14:53
生活穷苦,没有受到多少的教育的人身上有5000年的血脉里传承的奴性,冷漠,自私,你对他们进行批叛有多少的 ...


谢谢对这张贴子的支持!:)

嗯,我自思了一下,其实倒不是我对鲁迅小说的看法有什么改变(当然,我希望有一天我阅读量增大,鉴赏能力提高了,然后回想起这篇文会汗颜),目前我对他的观点仍然保留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做的不够是对鲁迅先生的态度,对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人的态度太不应该了。有些不尊重,有些轻漫,有些无所谓。这一点让我自己汗颜。(其实我这样可能跟讨厌他对他老婆的态度有关,也可能更同情沈从文后来的遭遇有关,还有其实我也蛮喜欢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对他把他说的那么不堪也很火)。但,反正无论如何,不应该用轻漫的态度对待一个爱国爱民的先生。

谢谢你的鼓励,我想我会努力坚持住自已真实的想法。


祝夏安!:)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8 13:1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