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1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人推荐一首《少女们的体育课》

[复制链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1 13:37: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X 于 2012-9-12 15:22 编辑

比多:推荐《午睡后的礼物》
在我眼里,最好的诗永远是最直接的,我惧怕那些充满意象和比喻的诗歌。而井井回的众多诗歌意象中有留白,很多画面会突然停止在他的诗里。比如《午睡后的礼物》,叙述者从现场跳出,画面定格在“我”和老人们争论的午后,初看像个段子,仔细品味就不难看出,实际上诗人并不偏向于“科学”的“我”,也并没有真正讥笑那些“乏味”的“老人”。他只是在平静地陈述出一种存在状态。虽然读完这首诗我还是笑了,因为我想到了马原的新书《牛鬼蛇神》,说的就是神秘主义,也许应该让井井回给他上一课。




蓝风:推荐《未来》
井回的诗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收入的作品大部分都反复看过,他的作品很值得向更多的朋友推荐,要选择一首的话,那我还是选择《未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即便客观来讲,这一首也可以说是他最佳作品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这一首,都有着与当今诗坛迥异的品质,始终审慎地站在世界与生活的间隙里,在沉默的一角把最繁杂的一切过滤,重新还原,以最初的姿态呈现。他像一个活泼的隐者,维护着诗歌最原始的激情与指向,就像他所推崇的卡瓦菲那样,以不失智性的直觉去淬炼存在的诗意,然后倒影未来。




cao:
推荐:《他从异地带回了花种》
断句很干净,恰到好处。白描一如既往的“点到为止”,将情绪化开又在尾处适时收回。  





胡桑:
推荐《它还在》
这是一首宁静而隐幽的诗歌。词语的速度掌握地恰到好处。对事物的描写也极为清晰,这预示着诗人内在世界的明澈。一次对细节的目击,却通过语言而变形为神秘的事件,从而打开了我们对存在的感知空间,这个空间在“星星”这个隐喻上又得以无限延伸,将我们的生存感受带入了渺远的境地。



王炜:
推荐《雨后》


  雨后
  井井回
  
  一片乌云飘走
  更多的乌云正飘来,
  在短暂的晴天,
  我看见起伏的小路上
  水洼映着亮堂堂的天,
  闪亮的树叶在枝头摇摆。
  我经过石桥,
  看到河水满涨。
  
  一面被雨水洇湿的白墙上,
  斑驳的水印好像丑陋的哭脸。
  我看那儿有字迹,
  等风把水印吹干,
  我认清了墙上模糊的字:
  你爱耶稣嘛?
  耶稣爱你!
  耶稣救你!
  
   井井回的诗句在初读时给我比较单薄随便的感受,在克服这一印象之后,会看到这些貌似平淡青涩的诗作往往蕴含精致的意图。《雨后》写得单纯而明确,通过一种正常的短诗的完整性达到力量的实现。诗人在其它诗作里的意象营造习惯,在这首关于中国西北现实环境的短诗中显得最少。有的作者会沿着一条憨厚的、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直线在“我看那儿有字迹”之后就接着写“我认清了墙上模糊的字”。但这两行之间还有一句美好的“等风把水印吹干”。
   冒着会被认为是过度解释的风险,这个等风把雨湿的墙吹干——墙上的水印“好像丑陋的哭脸”——以认识字迹的过程,促使我想到对耶稣显容的一种情感复杂的暗示。





西城四月:
推荐《我的好倾慕她的坏》
这首诗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观察者沉静的语调,以及对词句谨慎而敏感的运用。我觉得这二者都是非常难得的。


haorenmen:
井井回的诗歌一贯在展示某种综合的经验,《它还在》这首作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例示。诗歌仅仅提示了某个简单的场景,乡村路上的黄昏,年轻司机的遭遇与记忆。诗中所有细碎的物象,构成了绵延的气质,从而标识出一种完善的逻辑。这种对事物中间关系的命名,或许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诗意的东西;而它向我们闪现。


李头:我也很喜欢《它还在》,有点冷静的语调,视角新奇,有点温和又其实挺残酷的。读到后面又很开阔。题目也非常好。
也非常喜欢以前读过的一首《火烧云》,虽然没进入诗集里面。感觉很感染,很多挺直白的写法却意想不到的感人。



丝绒陨:

读井井回《粉刷日》

粉刷日

在生锈的铁皮上涂抹,
用光了油漆,
这是一条斑驳的裤子。
瞧瞧彩色的房梁,
坐下来,身边忙碌的蚁窝。

掏出衣兜里的白手套,
在雾中,看不见楼后高耸的水塔。
客车缓缓开动,爬行着转弯,
好像按捺着欢喜,等待好戏一场。

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

小儿子的手托起枪身。
干涸的渠道,得意的卵石间植物生长。
燕子,喜爱阴雨天。

——选自井井回诗集《少女们的体育课》
                  


    《少女们的体育课》中的诸多诗篇,会让我时常有种回归少年生活的幻觉。那是一个被从芜杂记忆里分离开来的内心世界,好似撇开了汤面上拥挤浮沫的一碗清汤。那些错置在此时彼时此处彼处的日常造景,交织着作用,从而逐渐真切感受到井井回那种独立于污浊之中逆流而上的清澈气质。井井回的诗似乎常常于细致平静的语调中营造出独特的戏剧性,语言看似直白却也内敛,情感质朴中暗涌着诘问,内心每一次小规模的爆发都有可能被忽略,需要不止一次地进入才能逐渐体验到,因此其文本又具备了反复阅读的必要。例如推荐的这首看似平淡无奇的《粉刷日》,在异常沉稳但不刻意的布景之下,镜头冷静从容地拉伸与推移,读者随着焦点的切换而逐渐深入诗歌的每个部分,饱含张力和内在节奏的表达,体现了井井回巧妙的叙述功底,那句直指人心的诘问“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超脱于整个场景,超越整个记忆与现实,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获得了存在感。
    全诗始于“在生锈的铁皮上涂抹”而终于“燕子,喜爱阴雨天”,需要经过几次镜头的切换?首段以一个沉静的长镜头展开:铁皮生锈——涂抹——油漆用光——穿插特写(斑驳的裤子)——仰望彩色的房梁——坐下于蚁窝旁。次段戏剧化地出现了“掏出衣兜里的白手套”——一件出乎意料的道具,紧接着镜头拉远,景深出现,在“雾”这个场景中,形成了遮蔽(看不见楼后高耸的水塔)与敞开(客车缓缓开动,爬行着转弯),并借此带来了张力,紧接着又藉此形成一组更强的张力:“好像按捺着欢喜,等待好戏一场”与自成一段的“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后者就像一把突如其来的匕首迅猛而准确地插入了上文那还来不及转向的腰身,加强了戏剧性。再看看井井回在这之后的处理,末端无形地消解了这把匕首飞来横祸般的突兀——“小儿子的手托起枪身”,以一个如此平常易见,富于童真童趣的动作,带来了更加戏剧化地效果,同时“枪身”又赋予了“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以扳机的形象和效果。末尾再次拓印了日常景象中宁静的秩序,让人联想到电影终了,故事结束,只剩空镜捕捉着渠道、乱石、植物的生长,以及天空中燕子的飞行。



周琰(adieudusk):

《它还在》:这首诗的最后四行,跳入了神秘。在世界上的某一处,某一些时刻,与某些自我之外的事件遭遇,人与存在超越小我的命运遭遇,这是哲人和诗人们望向宇宙的时刻。

《河堤》:这是一首极可爱的诗,一个成年人与幼童相遇本身的奇妙时刻。非常精确的一首好诗。

《新房客》:好诗!一种介于童年与少年状态的诗。对世界天然的好奇,却因为望向远山和落日,有了感受与广大世界为一的力量,而观察和好奇使这接近永恒的沉思活泼起来。

《友谊赛》:喜欢这首诗前两节微微快速心跳的节奏,而最后一节的描写体现了一个诗人描述景物的能力,拉开一个夜间剧场的幕布。整首诗有种让人喜悦的轻松愉快的感觉。

《午睡后的礼物》:非常出色的诗!!!赞叹之极!人生需要礼物,礼物来自于想象、相信快乐和爱人的意愿。

《突然的尖叫》:五色五音都与诗人的神经和节奏相作用,诗人的世界是躁动、明亮而跳跃的。存在的陌生和神秘中,闪现“我还从未去过”的那一瞬。

《不是特别美》:这首诗有法国诗人福兰的味道。

《不肖之子》:这首诗有卡瓦菲斯的韵味,是首佳作。生命之谜与哀伤。

《他从异地带回了花种》:井井回写诗如同一个画家写生,“连这些也不愿意失去”的人生风景就是最美的。风景的转折与切回是诗人在一个时间状态中最自然的展开和并置。

《白塔》:这首诗第二章最后一节提升了整首诗,提出了一个命题,神奇可以重温吗?

《美人》:可爱的诗,写出了美可爱的神态,有崔护人面桃花那一瞬的美,而描述的冷静又颇有些毕肖普状物的神韵。

《疯女人》:好诗,让我想到叶芝那首《发狂的女孩》和徐志摩的《海韵》,可是诗人有种特有的轻盈,即使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疯。

《“家乡巨变”》:好诗,开篇第一节就非常精彩。整首诗有霍柏绘画的冷静、开阔和忧伤。

《末日的盒子》:这首诗如果没有第一节我会觉得是首非常出色的好诗。

《未来》:好诗,诗前12行的景物描述非常欢快。


井井回是个令人惊叹,令人喜爱的好诗人!我今天才看到:)



jir(cyen):推荐《白塔》。
“我,细致的观察者”是作者准确的自画像。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耐心重构中,时间变慢,分分秒秒间可见人和物生长交错的轨迹。推荐《白塔》,尤其是第二节。人在一秒钟和世界无数种交互的可能,正是它迷人和伤心之处。




张也张:

井井回的诗我初读就很喜欢,并且越读越喜欢。在我触及到的诗歌写作中,井井回是极其独特的。他的有些作品,完全可以当作一种诗歌类型的原创性范本。他的诗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清晰,而这种清晰并非由于简单而是来自他一贯的观察者立场,和这种立场固有的力量感,这种观察要求作者和庞杂而粘稠的现实生活保持距离,个体和世界之间恰当的距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张力,当这张力又不可避免地回身眷顾现实本身,读者就能够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经验中感受到一种温柔的疏离。我觉得,这就是井井回的诗歌魅力。

在阅读井井回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他的诗是可以进行理性的分析的。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精确地还原作者成诗的某些工序,但这一点丝毫无损井井回诗歌的魅力。因为他根本不靠语言故作神秘的魅惑和抖机灵的小把戏去创作,他的诗歌,都是他最真切的存在感本身。

井井回的诗我读得很慢,生怕漏掉精彩之处,今天读了三首,有机会再补。

《它还在》:蝴蝶的死亡也是轻盈的

蝴蝶是轻盈的。蝴蝶的死亡一定也是轻盈的。除了诗歌整体的轻盈(这首诗可以说通体轻盈,意味深长),死亡前后语言环境的轻盈,直接处理死亡的这几句,尤为关键。一只迟缓的白色蝴蝶在懵懂中罹难/在他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留下了粘稠的液体和某种花粉。诗歌语言说到底是一组心理刺激,诗人对语言的熟悉,尤其是指他要明白自己使用的词,在日常的语境中有什么样的意味。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让一只蝴蝶的死亡轻盈起来的:罹难这个词是重的,但它被前面一只、迟缓、白色蝴蝶、懵懂,这些词的轻托起来,所以这个句子是轻盈的。“挡风玻璃”虽然是个极其现实和具体的事物,但作为诗歌语言,“风”和“玻璃”的无形、飘忽和透明抵消了“挡风玻璃”具体的现实性,这一句也是轻的。最后一句最妙,粘稠的液体是蝴蝶尸体的一部分,它本来给人化不开的浓稠的感觉,但后面还接着“和某种花粉”,“某种”是一种不确定,它是轻的,“花粉”这个词几乎天然就有一种飘在空中散布的气质,并且它总是带着你并不熟悉的若有如无的香味,因此,这一句用气味稀释了液体,花粉的轻稀释粘稠液体的重,同样是一个轻盈的句子。三个轻盈的句子,构成了蝴蝶的死亡,就像是这死亡也长着翅膀,还在像蝴蝶一样飞。


《三分线》:如何从一个事件走向普遍体验

“三分线”这个题目就让我很感兴趣。我也经常打篮球,打球的时候有些心理是十分微妙的,老想着怎么把那些体验写出来,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看见井井回写这个题材,很期待。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作者是怎样把一个具体的事件,引入了人生的普遍体验。这个事件源自一次细致的观察,在“气泡一样易碎的凉爽的清晨”,观察者看见那个“兄弟”吸气,这个动作一定是某种程度的缓慢的,显得稳重,被观察者的认真和严肃让他即使非常轻微的动作也显得庄重。在日常里,我们常常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里投入诚恳的热情,把这个小事做好,去贯彻某种态度或者迎合某种隐约的象征意味。有了对这种经验的观察和体验,这首诗把一次三分线外的投篮引向它蓦然开阔的后半部分就显得顺理成章。它是这样一个细节,它没有被完成,但已经被注入了充沛的情感,但它仍然是不确定的,我们在它被完成定型前某个瞬间,怀着希望,因此这个瞬间是美好的又充满了对未知的挑拨和期待。这是一个细节里的瞬间,同时也是遍布我们生活的无数细节里的无数瞬间,是我们人生的普遍体验。

这首诗唯一一个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就是第一句里的“兄弟”。这是个球场上惯用的称呼,同时也可能是因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年纪相仿。但既然是观察,不如更彻底一点,把“兄弟”换成“年轻人”,从观察者的角度,后者更加疏离,由于褪去了感情色彩而离被观察者更远,因而也更能照应随之而来的普遍经验。


《河堤》:“对峙中,好像掉下了一根羽毛”

井井回的诗歌之所以迷人,就是他总能举重若轻,仿佛在一个飘在空中的透明的诗歌肉身里隐藏着人生幽静而变幻的情感虫洞,这里的虫洞,说的是他往往能藉由哪怕是看似及其平常、细小的情感去打开通向那些直接而真实地指向显现个人存在感的瞬间的曲折通道。也就是说,在这些情感的体验里,诗人和好的读者能空置于日常生活的秩序、规则和文化或者历史之外,仅仅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最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河堤》就是能给人这样的感觉的一首诗,像井井回的其他诗歌一样,它是轻盈的,它的表述和内容,都是轻盈的,但这种轻盈能让一个人在广袤的世界里被凸显出来。这首诗与其说来源于观察,不如说来源于想象,它是对另一个鲜明的个体存在感的想象。这种对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主体的想象,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能被强化成一种主体之间的对峙,这个时候,一根羽毛掉下来,两个主体的存在感在一根羽毛上凝结和集中,这是最轻盈的一种沉重。




江冬推荐:

   《雨后》

    一片乌云飘走
  更多的乌云正飘来,
  在短暂的晴天,
  我看见起伏的小路上
  水洼映着亮堂堂的天,
  闪亮的树叶在枝头摇摆。
  我经过石桥,
  看到河水满涨。
  
  一面被雨水洇湿的白墙上,
  斑驳的水印好像丑陋的哭脸。
  我看那儿有字迹,
  等风把水印吹干,
  我认清了墙上模糊的字:
  你爱耶稣嘛?
  耶稣爱你!
  耶稣救你!

井井回的诗好得不得了。他的诗歌似乎没有“意义”可言,却存在着实实在在的时间、空间、人、物、事,它们浑然一体,又清澈空灵,看 似无形,实则包容万千。推荐《雨后》,是因为它在“包容万千”之外的简单明澈,它看上去更具经典的、可以广为流传的品质。






(更新中……)大家可以更贴,到时我整理到主题帖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 踩0
我想当谐星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12-8-31 15:17:16 |只看该作者
更新王炜推荐。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主题

29

好友

3248

积分

业余侠客

艾丽莎摘头技

Rank: 4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12-8-31 15:51:11 |只看该作者
推荐《我的好倾慕她的坏》
这首诗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观察者沉静的语调,以及对词句谨慎而敏感的运用。我觉得这二者都是非常难得的。

点评

陶北  +1太喜欢这首了。我常想如果一个女人读到了这首诗,又见到了这个诗人,会立刻爱上他。  发表于 2012-9-1 14:11
男人变态有什么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12-8-31 16:42:23 |只看该作者
除了以前在诗歌版零星读到一两首外,这次是第一次集中读井井回的诗,谢谢X发给我这个集子。不认识井井回,所以读的时候总在想象写诗的是怎样一个人,诗人那些线条简洁清晰、不时要叹息着融化过去的诗,好像都是在散步途中完成的,他随手拾起这些邂逅的意象,有小小亮光在上面,因为“与心情吻合”,也因为“不忍心匆忙道别”,于是在诗里一一重现:那些印象、思绪、记忆等。但有些变调却不能被囊括进来,在平静语调中会突然耸立出一个尖音,仿佛时空移换般让身在其中的诗人变成了对面变形的客体,引入的突兀意象,甚至有愣愣的不适,这种不适让诗的意图变得曲折。我感觉诗人特意设计出这些不适,是为了对前面清浅平滑描述的反动吗?或者是要“高扬起它的声调”?
 
由于清浅,诗丧失了一部分进一步深入下去的力量,一些阅读期待落空了,比如说被提到的《未来》一诗。我以为这是题与诗不匹配的一首,它其实是关于现时的速写,汽车的俯冲,棉花的秸秆,群鸟的弧线,以及车窗里的絮语,都是细而简明的笔触,都是现在的,是片断式画面拼接在一起,它并没有直指或隐示未来的意味,即使有这样句子“打开未来便是末日”。关于“未来”的阅读期待在诗里没有得到完成,而且也没有形成别的可以称得上完成的期待,虽然在诗末提到了“珍贵的情爱”,或许读者应该满足于这些白描画面?或者也可以从这种对立去理解诗的命名,但我总觉得轻易了。多说一句,这首诗开篇加速度是不够的,固然有语调上的追求,但不够就是不够啊。这种加速度不足是我对井井回诗整体上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0

好友

3883

积分

业余侠客

活死人

Rank: 4

5#
发表于 2012-8-31 18:16:41 |只看该作者
乃们太慢了,俺早已经单独发帖了~
牧山人
微博:http://weibo.com/awu0610
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3

好友

122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2-8-31 18:20:27 |只看该作者
井井回的诗歌一贯在展示某种综合的经验,《它还在》这首作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例示。诗歌仅仅提示了某个简单的场景,乡村路上的黄昏,年轻司机的遭遇与记忆。诗中所有细碎的物象,构成了绵延的气质,从而标识出一种完善的逻辑。这种对事物中间关系的命名,或许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诗意的东西;而它向我们闪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3

好友

1913

积分

论坛游民

兑雪人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12-9-1 14:07: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头 于 2012-9-2 15:08 编辑

我也很喜欢《它还在》,有点冷静的语调,视角新奇,有点温和又其实挺残酷的。读到后面又很开阔。题目也非常好。


p.s 也非常喜欢以前读过的一首《火烧云》,虽然没进入诗集里面。很多挺直白的写法却意想不到的感人。
http://blog.163.com/mumulian_m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发表于 2012-9-1 14:55:24 |只看该作者
读井井回《粉刷日》




粉刷日

在生锈的铁皮上涂抹,
用光了油漆,
这是一条斑驳的裤子。
瞧瞧彩色的房梁,
坐下来,身边忙碌的蚁窝。

掏出衣兜里的白手套,
在雾中,看不见楼后高耸的水塔。
客车缓缓开动,爬行着转弯,
好像按捺着欢喜,等待好戏一场。

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

小儿子的手托起枪身。
干涸的渠道,得意的卵石间植物生长。
燕子,喜爱阴雨天。

                  选自井井回诗集《少女们的体育课》
                  


    《少女们的体育课》中的诸多诗篇,会让我时常有种回归少年生活的幻觉。那是一个被从芜杂记忆里分离开来的内心世界,好似撇开了汤面上拥挤浮沫的一碗清汤。那些错置在此时彼时此处彼处的日常造景,交织着作用,从而逐渐真切感受到井井回那种独立于污浊之中逆流而上的清澈气质。井井回的诗似乎常常于细致平静的语调中营造出独特的戏剧性,语言看似直白却也内敛,情感质朴中暗涌着诘问,内心每一次小规模的爆发都有可能被忽略,需要不止一次地进入才能逐渐体验到,因此其文本又具备了反复阅读的必要。例如推荐的这首看似平淡无奇的《粉刷日》,在异常沉稳但不刻意的布景之下,镜头冷静从容地拉伸与推移,读者随着焦点的切换而逐渐深入诗歌的每个部分,饱含张力和内在节奏的表达,体现了井井回巧妙的叙述功底,那句直指人心的诘问“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超脱于整个场景,超越整个记忆与现实,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获得了存在感。
    全诗始于“在生锈的铁皮上涂抹”而终于“燕子,喜爱阴雨天”,需要经过几次镜头的切换?首段以一个沉静的长镜头展开:铁皮生锈——涂抹——油漆用光——穿插特写(斑驳的裤子)——仰望彩色的房梁——坐下于蚁窝旁。次段戏剧化地出现了“掏出衣兜里的白手套”——一件出乎意料的道具,紧接着镜头拉远,景深出现,在“雾”这个场景中,形成了遮蔽(看不见楼后高耸的水塔)与敞开(客车缓缓开动,爬行着转弯),并借此带来了张力,紧接着又藉此形成一组更强的张力:“好像按捺着欢喜,等待好戏一场”与自成一段的“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后者就像一把突如其来的匕首迅猛而准确地插入了上文那还来不及转向的腰身,加强了戏剧性。再看看井井回在这之后的处理,末端无形地消解了这把匕首飞来横祸般的突兀——“小儿子的手托起枪身”,以一个如此平常易见,富于童真童趣的动作,带来了更加戏剧化地效果,同时“枪身”又赋予了“为什么,无恸于他人之死?”以扳机的形象和效果。末尾再次拓印了日常景象中宁静的秩序,让人联想到电影终了,故事结束,只剩空镜捕捉着渠道、乱石、植物的生长,以及天空中燕子的飞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9#
发表于 2012-9-1 15:35:25 |只看该作者
丝绒陨 发表于 2012-9-1 14:55
读井井回《粉刷日》

欢迎丝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2-9-1 20:04: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井井回 于 2012-9-1 20:05 编辑

真心谢谢朋友们读我的诗歌,你们说得都又准又好,你们给我力量,让我存在。。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9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