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941
- 帖子
- 43
- 精华
- 0
- 积分
- 149
- 阅读权限
- 10
- 注册时间
- 2007-8-4
- 最后登录
- 2009-11-24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威望
- 30 点
- 金钱
- 6287 点

|
<span class="bold">中国广播网 访谈——李想</span><br/><br/><div style="FONT-SIZE: 14px;"><span class="viewthreadtxt">李想:梦想照进现实 <br/><br/> 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广播网视频专访节目。今天我们的演播室改在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这里是座落在中关村中国电子大厦11层的一间非常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而今天我们要采访的对象就是这间办公室的主人,泡泡网的CEO李想,李想你好!<br/> <br/> 李想:你好!主持人。<br/> <br/> 主持人:和我们广大的网友打声招呼吧。<br/> <br/> 李想:你好!我是泡泡网的李想,我们还有一个网站是汽车之家。 <br/> 主持人:其实说心里话,泡泡网的英文域名PCPOP非常好听,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还是喜欢它的中文名字,因为读起来有一种飘飘的感觉,很可爱。所以我第一个问题想问你最初我们在创建泡泡网的时候,为什么起名叫泡泡网呢?<br/> <br/> 李想:当时我成立这个网站的时候,先让我去注册域名,其实对于我来说域名比中文名更重要,所以当时就注册了PCPOP,因为这个名字觉得非常酷,又流行,而且又是电脑的,而且电脑就是年轻人的一种流行生活方式,所以域名非常好,最开始没有起中文名。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客户都叫我们泡泡,叫习惯了,所以我们就把中文名叫做泡泡网。<br/> <br/> 主持人:我知道,你特别喜欢开车,喜欢开车的这种速度带给你什么感觉?<br/> <br/> 李想:说到喜欢开车和速度方面,对速度的追求是讲究一种平衡。我觉得其实在我的概念中,这种安全和这种速度是有一个平衡的,就看你如何掌握这个平衡。其实这个不是追求速度,也是追求平衡,是速度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点。<br/> <br/> 主持人:而且我也知道,你现在还有另外一个网站是汽车之家,当初设立汽车之家这个网站的时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是自己的兴趣在里面?<br/> <br/> 李想:兴趣的成份其实是次要的。本身我们这个网站是2005年年终发布的,2004年就有一个想法想做一个汽车网站,当时对汽车了解的不是很多,只不过感觉汽车这种网站有点像2000年和2001年我做的IT网站有点相似。但是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我现在做汽车网站的时候,我已经有5年网站的运营经验和带团体的经验,所以自己感觉做这种汽车网站会比别人更加顺手一些。尤其是在一些抓用户这方面。当然我也清楚自己的劣势,因为我们都很年轻,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和很多的背景,所以我们的资源和资金比不上对手,但是我们比对手更加了解用户,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且也证明了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们访问量大概在一年半的时间是在前三名,而且和第一名的差距是越来越接近了,所以就证明了我们对用户的把握已经领先其他的对手了。 <br/><br/> <br/> <br/> 主持人:有一些网友也反应在买一些IT数码产品的时候,首先要泡泡网看一下,当初你在创立泡泡网的时候,最初是出于你自己的兴趣?是和汽车之家一样吗?<br/> <br/> 李想:不一样。因为其实最开始是对这些产品的兴趣,这个和汽车之家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自己是一些数码产品的疯狂的发烧友,所有的产品都要去用,所有的产品都要去体验一下。汽车就有很大的不同了,汽车更多看中的是市场,我觉得汽车网站的市场更加好,所以我才去了解的汽车。2004年、2005年我对这些汽车知识进行恶补。最开始的时候,包括03年的时候我认为汽车是靠排气管喷射器往前走的,但是04年、05年我大量购买国外的媒体杂志来看,所以05年对汽车媒体的了解和汽车网站的了解就已经非常不一般了,所以就比较容易带出一个好的团队。泡泡其实就是自己喜欢。<br/> <br/> 主持人:当初怎么想把泡泡网设立一个IT的门户网站吗?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吗?<br/> <br/> 李想: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从来没有刻意去营造一个什么东西,只不过到了特定的阶段做了一些特定的事情。从上初中的时候就喜欢电脑了,高一的时候买了电脑,高二的时候就给很多杂志投稿,也有了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高三就上网做自己的个人网站,那一年通过自己的个人网站收入了10万块钱,所以高三以后就选择了创业。为什么呢?因为过去6年给我积攒了创业的一个技能的基础。我的电脑应用技巧和这种能力,在同龄人甚至在大学生里面都是做的最好的。同时这个也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也能够在同样一群人当中做的出群拔萃。<br/> 主持人:你认为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是来自于你高中之前的一些爱好产生的?<br/> <br/> 李想:对。<br/> <br/> 主持人:创业的起始资金也是来自于这里?<br/> <br/> 李想:创业的起始资金是高三那一年我赚了10万块钱的广告费。<br/> <br/> 主持人:现在这个泡泡网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br/> <br/> 李想:现在整个泡泡网和汽车之家总共有160人的团队。泡泡网在同类的IT网站中,访问量是前三名的,汽车之家在汽车专业网站访问量也是前三名的。<br/> <br/> 主持人: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讲,你认为汽车之家和泡泡网会给网友带来哪些价值呢? <br/> <br/> 李想:其实很明确,无论是汽车之家还是泡泡网,主要面对就是消费者和使用者。消费者可以利用我们的资信平台和数据库平台,通过我们的建议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这种数据库的平台找到便宜的价格,找到购买方式,甚至会有经销商送货上门。这个是对于消费者的。通过我们提供购买的建议,通过数据库的平台方便他们购买。<br/> 比如你开的是一辆宝莱,宝莱这个车如何保养的更好,如何改装。这一款手机如何把电话本导出,如何把这个手机的拍照功能发挥的更好,这些用户之间会在我们平台上产生一些互动,使用相同产品的用户在一起。无论是售前、售中、售后都是给用户提供完整的一套服务。<br/> <br/> 主持人:就是说你提供很多发烧友聚集的这样一个平台?<br/> <br/> 李想:其实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可以是一个发烧友的平台,现在更多是一个真正的用户的平台,而不仅限于发烧友。<br/> <br/> 主持人:有的人在创业的时候人家会提供给他一个建议,他是否适合创业,或者他是否不适合创业。从你的角度来讲,你觉得年轻人创业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br/> <br/> 李想:年轻人创业我可能不是从这个角度描述,但是跟重要去描述如何创业。第一创业肯定是一番事业,肯定是商业行为,必须要赚钱。所以第一点就是我们选择创业这个领域的真实市场到底有多大,而不是我们自己想象的市场,是必须脚踏实地去调查这个市场有多大。<br/> 第二点要看清自己的团队。因为要创业的话,一个是要看清自己,还要看清自己的团队。因为团队的能力如何在这个真实的市场中实现多少真实的份额,这个真实的份额就是支撑我们是否要去创业。 <br/> <br/> <br/> 主持人:就是要用很理性的思维去看待?<br/> <br/> 李想:创业还是需要很理性的。<br/> <br/> 主持人:你也说过,做事情很理性,对待一些人的方面还是很感性一些。是这样吗?<br/> <br/> 李想:对。<br/> <br/> 主持人:生活当中觉得自己像个商人吗?<br/> <br/> 李想:生活当中可能有的时候也是理性的因素偏多。<br/> <br/> 主持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br/> <br/> 李想:很多事情比如生活上的一些体验,自己更多会像工作一样进行规划和安排。<br/> <br/> 主持人:觉得这样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吗?<br/> <br/> 李想:还是有影响的。<br/> 主持人:举个例子。<br/> <br/> 李想:其实我的生活特别简单,生活基本上和工作没有什么区别。生活已经变成了整个工作之外的一个附加项目,而不和工作是独立对等的。<br/> <br/> 主持人:你已经把这两个完全融入到一个状态中了?<br/> <br/> 李想:对于我来说95%的时间是工作,哪怕回到家没有坐在电脑前也是在想着工作。<br/> <br/> 主持人:在生活当中有什么一些爱好呢?<br/> <br/> 李想:最开始我的爱好就是喜欢这些数字产品,慢慢就变成了自己的工作了。现在喜欢的东西并不多,一方面还是喜欢杂志,这个还是和工作有关,因为我们经营的是一个媒体,我们是互联网的一个互动媒体。因为杂志很符合我自己的一种价值观,它可以做的非常精、非常深。另外一个爱好是喜欢游戏机,最终还是没有脱离这些数字产品。<br/> <br/> 主持人:在你成长和工作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人愿意帮你,我的理解你是一个特别有人缘的人。你认为自己在工作当中,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遇到挫折,都有那么多人愿意去帮你,认为是自己的哪种品质给予了别人对你的肯定呢?<br/> <br/> 李想:可能我这个人比较简单,比较直接。在这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社会里,能够继续保持自己比较简单和比较直接,其实很多人真正了解你之后,会感觉很舒服。<br/> <br/> 主持人:其实这是你发自内心的一些体现。做企业这么长时间了,有什么感受,从你这个年龄去体会的一种感受?<br/> <br/> 李想:其实对于我而言,从最开始自己创业,最重要还是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当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之后,面向一个发展的问题。几十人的时候大家都做事情就可以了,上百人的时候就需要管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管理型人才,我相信有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去体验和锻炼的。包括最开始的时候我不太会和别人沟通,在03年之前,我可能一方面自己很自闭,因为大部分都是自己在做事。另一方面更多沟通方式就是计算机互联网的软件,而不是真正的与人沟通。所以,到了那个阶段之后,你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当你没有办法很有效和人沟通的时候,管理就出现了问题。我就把所有的及时通信软件都抛掉,然后选择最直接和人去沟通。包括整个过程当中,很多时候会发现有很多的不足,包括对于我们这种年轻人而言,让我们做一件事情,并不会比年龄大的人差。当然人生的阅历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去努力才可以实现。 <br/> <br/> <br/> 主持人:我刚才听到你说,一下子把所有的及时通信的软件都扔掉了,改成最传统的方式和别人沟通。当时最初自己习惯吗?有什么感受?<br/> <br/> 李想:其实没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当我认可一件事情之后,当我必须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这些东西已经成了我的障碍了。所以我会打心里会很主动的放弃这种方式,选择另外一种方式,哪怕这种方式不舒服,我也要选择去做。<br/> <br/> 主持人:换一种方式去做。随着企业不断的壮大和成长,我相信很多媒体已经对你进行了很多的报道,无论从个人还是从公司这方面。媒体的报道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压力,你是怎么觉得的?<br/> <br/> 李想:我觉得会有一些改变,如何去面对这些改变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比如说我们还是很有效的解决这些媒体的采访。举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到年底已经约好几家媒体的专访,还剩下几家,剩下的其实我们都会放弃掉。因为前几天央视的《人物》一播,就有很多媒体和我们联络,其实我们知道年底最重要的事情是对明年的一个愿景、目标和由上至下的一个布局,我们很清楚自己在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所以我觉得并不会因为这些报道,让自己变的很乱,最重要的还是要取决于自己。<br/> <br/> 主持人:你认为2007年你的泡泡网和汽车之家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br/> <br/> 李想:这个目标我觉得可能不是很方便讲出来,这个是我们团队的目标,不是我自己的。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这个是肯定没有问题的。<br/> <br/> 主持人:对自己的团队充满了信心。在生活当中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的压力,当有了压力,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释放?<br/> <br/> 李想:压力其实对于我而言,压力不是有很多。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事情和困难给我造成压力,这个压力对于我而言,半个小时就会把它化解掉。压力传统上有两种方式会取消掉,一种是发泄,但是发泄会伤害到别人,还有一种是压抑,这种会伤害到自己。我认为压力不是非要通过这种方式去解决掉,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的控制好自己,也同样可以把自己的压力控制掉,而不是发泄和压抑掉。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会把这些压力控制掉,把这些压力转换成行动,去做。我们完全可以把压力砍掉,变成行动力。<br/> <br/><br/> 主持人:就是说把压力转化为另外一种方式慢慢消耗了。<br/> <br/> 李想:把压力去掉了,因为这个是力量要么是发泄掉,要么是压抑掉,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力量转化为自己的执行力和行动力。<br/> <br/> 主持人:我们现在这个公司的平均年龄大概有多大?<br/> <br/> 李想:24岁到25岁之间。<br/> <br/> 主持人:最大的呢?<br/> <br/> 李想:34、35岁。<br/> <br/> 主持人:公司团队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br/> <br/> 李想:是一个年轻的团队,然后大家都非常专业,但是也有不足,因为因为年轻,大家的职业化的素质还需要提升。<br/> <br/> 主持人:我听说过,你的企业只要两种人,要一流的人,要成为一流的人。我想这是不是企业精神另一种形式的转换?<br/> <br/> 李想:我们没有刻意去塑造企业精神和文化,这个是我们企业价值观的体现。<br/> <br/> 主持人:有没有给自己的企业定位下一步的目标,以及生活方面的目标。<br/> <br/> 李想:生活方面的目标这么多年没有定过,更多还是事业方面的目标。 <br/><br/> <br/> <br/> 主持人:觉得自己小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br/> <br/> 李想:小的时候有不同阶段的,和整个生长环境有关系的。我从0岁到7岁是在河北沧州长大的,那个时候我觉得最好的是从小到达家里人给我带来的职能教育并多,不会告诉我去做什么东西。但是从0岁到7岁的时候,我姥姥家的生长环境,还是父母带给我的东西,是培养了一个很好的道德观,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还会选择一些东西很直接,而不是绕来绕去。很多东西这种标准一定要黑白分明,我觉得和小时候的道德观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姥姥家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很好,没有任何一个勾心斗角和争执在里面。包括父母会培养我很好的价值观,他们会以身作则告诉我红灯是永远不能闯的,痰是永远不能吐的。像这样一点一滴是通过父母自己做到了,而给我培养出来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br/><br/> 从上学之后,又是一种转变了,上学之后会发现很多事情,包括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父母是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剧团工作,学历和技能都是最高的。我的父母不擅长去和别人勾心斗角,不擅长搞人际关系,所以不管是职工分房等等都会吃很多亏。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看到这些现象之后,也给自己包括自己未来做一个潜移默化的调整,就是一定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不能让别人掌握自己的主动权。这个背后你自己一定要负责任,从小就潜移默化到后来一步一步的发展,都是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哪怕中间出现了困难,我挑战困难是主动的,我要抱怨这个困难的时候就失去了主动权。所以,我永远要自己在一个很乐观、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去解决这些问题。从小学就是这么一直做的。<br/><br/> <br/><br/> 主持人:老师的眼中你是一个特别好的孩子吗?<br/> <br/> 李想:分阶段的。在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特别好,从小学开始的时候我会把很多事情进行分类。比如说我会把事情分为可做、可不做的、不得不做的和必须要做好的。比如在小学的时候,大家整天出去玩的这些我认为可做可不做的,就可以不做了。自己喜欢的那些东西,比如像游戏机这些就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像学习这种东西就是必须要做好的,而且要比别人做的更好。所以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始终是班级前三名。<br/> <br/> 在中学的时候我还是这个标准,我很坚信自己学的东西一定对自己有用。初中的时候不得不做的变成了那些电脑的杂志,因为那个时候家里买不起电脑,而不再是游戏机了。上中学有很多同学抽烟喝酒这些我仍然不去做,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也是不错。我们初中班主任非常好,我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好,有一次他在办公室里面说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他给那个同学说了一句话,对我印象特别深。学习成绩差没有关系,但是你必须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这句话当时虽然不是对着我说的,但是我觉得太有意义了。<br/> <br/> 主持人:给你的感触是什么?<br/> <br/> 李想:其实学习成绩不等于是人,我们无论如何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虽然这个同学当时学习成绩是最差的,就因为老师对他这种做人的教育,他后来也是顺利的考上了高中。到了高中的时候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学习变成不得不做的事情,电脑互联网是我必须要做好的事情。我要比学校所有的人做的好,比我接触的这些人要做的更好。而且至少从那个小范围之内,这件事情做到。而且电脑这些知识确实是我做的最好的。但是学习就变成我不得不做的事情了,所以学习成绩就下来了。造成这方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电脑的出现。另一方面高中的学习没有办法说出这些知识对我是有用的,包括那些数学题。我始终在想那么复杂的函数将来会不会用到,如果不是搞数学研究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包括这些东西我还问我的亲戚。他们都说这些东西未来用不到。所以高中的学习对我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困扰,很多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去学习。我知道语文对我以后有帮助,我把作文都写得很好,包括历史、物理这些我都觉得对我以后会有帮助的。但是像数学这些,我始终想不明白它未来对我会有什么用,所以学习成绩就自然而然的下降了。<br/><br/> 主持人:高中之后你就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和我说说。<br/> <br/> 李想:因为高三的时候通过互联网赚了10万块钱,当时也在分析自己,第一我掌握了这些技能可以去创业了。第二我所创业是有市场的,而且我是一边上学一边做还可以赚10万块钱,如果我自己专门去做,收入肯定会更高。第三我发现我自己是有毅力的,面对这些困难,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当这三个条件确实具备的时候,我父母发现我不是玩儿,做这些事情是有收入的。我在高二的时候我的收入就比父母要高了,高三的时候每个月会有1万的收入,收入比他们高很多,他们就没有说太多,就支持我去创业。 <br/><br/> 主持人:就是说在最初接触网络是多大?<br/> <br/> 李想:当时应该是18岁。<br/> <br/> 主持人:当时觉得这个是特别新鲜的事务吗?一下子就喜欢了?<br/> <br/> 李想:不是刻意的,这个是很自然的。因为很喜欢计算机,也喜欢很多媒体,喜欢看这些信息。其实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我自己大量给这些杂志和报纸投稿的时候,他们的信息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我了。我投的这些稿子都是最好的,这些信息没有办法满足我了,这个时候互联网就出现了。<br/> <br/> 主持人:就会非常大量去扑在上面?<br/> <br/> 李想:对,找寻我需要的信息。<br/> <br/> 主持人:一下子就和互联网结缘了?<br/> <br/> 李想:对。<br/> <br/> 主持人:现在来说,觉得传统教育对你来说是不是有一点缺失呢?很客观的讲,除了不喜欢的函数之外。<br/> <br/> 李想:我仍然觉得自己不是一种缺失,不是缺失这种教育和学习的过程,而是缺失一种生活体验。就像我刚才讲的,包括在未来管理的时候,上过大学的人一定会比我这种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更加了解这些大学生,包括在管理上可能他们会做得更好一些。<br/> <br/> 主持人:现在自己已经很清楚缺少一些体验,所以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会不断的给予这些补充吗?比如说管理。<br/> <br/> 李想:面对这些大学生的管理,已经不是我自己的事情了,会有中层和高层的事情,我要学习如何管理好这些高层。包括这种体验,可能更多是一个要往前看的体验,不是往后看。如何把这个企业发挥的更好,我是发挥一个领导者的责任,而不再是一个原来带小团队和作坊的体验,所以这种体验是缺失,但不会去补。在学习方面仍然会学习,包括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管理知识,还有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无论是通过这种培训,还是通过学习,还是身边的这些人,还有一些杂志和媒体,学习的途径非常多。2003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汽车一无所知,2004年的时候对汽车感兴趣,2005年的时候我就可以带大家去做一个很专业的汽车媒体,而且这些信息都是在这个领域里面是超前的。 <br/> 主持人:还有一点,谈到了刚才我要提出的问题,你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游戏?<br/> <br/> 李想:是小学的时候。<br/> <br/> 主持人:是那种单纯的游戏机?<br/> <br/> 李想:对。<br/> <br/> 主持人:什么时候接触到网络游戏呢?<br/> <br/> 李想:应该在2001年的时候接触网络游戏。<br/> <br/> 主持人:觉得网络游戏带给你什么呢?<br/> <br/> 李想:没有上瘾,当时玩的是石器时代,是国内正式引进的第一个游戏。<br/> <br/> 主持人:玩了多久?<br/> <br/> 李想:玩了两天就放弃了。<br/> <br/> 主持人:以后呢?<br/> <br/> 李想:以后再也没有玩过网络游戏。<br/> <br/> 主持人:从你一路走来,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打网络游戏成瘾,你觉得这个原因是什么呢?<br/> <br/> 李想:我觉得和家里的教育还有给孩子培养的价值观有问题。有的时候包括最恐怖的一种情况,家长像小偷对待贼一样去抓孩子玩网络游戏,其实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孩子就把自己当成贼,一个小偷去对待家长。这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电视上这个家长去抓这个孩子什么的,你发现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家长都是清一色对游戏非常的恐惧,所有的孩子都是清一色和家长抵抗。孩子固然有责任,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责任一定在家长。因为如果这个家长非常了解网络游戏,能够和孩子真正沟通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是这种对抗的状态,孩子会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去看待网络游戏。而不会选择与家长对峙去痴迷这些网络游戏。<br/><br/> <br/><br/> 李想:我从小到达无论是拿游戏机玩游戏,还是拿着电脑玩游戏,都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我父母是允许我玩的,甚至我从小学四年级的第一台游戏,我的父母会和我一起玩游戏,而且不控制时间。但是我会自己控制好玩游戏的时间,一周玩几次,控制的很好。<br/> <br/> 主持人:怎么会自己控制玩游戏?是怎么想的?<br/> <br/> 李想:很简单,我们都是这些孩子,都是这些年轻人,很多时候是一种好奇的心态在这里面,或者是一种对峙的心态。当这种好奇消失的时候,自然就很正常了。因为游戏和日常出去玩是一种同样的心态,越是不让我玩,就越是一种对抗的状态。<br/> <br/> 主持人:你玩网络游戏没有成瘾,其中也是这样一种原因吗?<br/> <br/> 李想:我很开朗,而且也知道不会通过网络游戏实现自己的整个价值,因为我的时间有限,而且我也很清楚我在哪里能够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而不是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br/> <br/> 主持人:你觉得你是年轻人成长当中对待网络游戏的一种特例吗?<br/> <br/> 李想:不是个案,很简单如果他每天没有一个东西值得他去付出,努力的话。他必然会找到一个东西去作为自己精神的寄托。比如我每天去工作,我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我要让自己乐观,每天去工作,这就是我每天活着的意义所在。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心里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他一定会去寻找,可能网络游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伸手就可以抓到的一个东西。而且在网络游戏里面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不需要你付出太多。<br/> <br/> 主持人:从这几点就可以找到家庭的教育问题了。可能孩子的理想、孩子的梦想最初的基点都是源自于父母?<br/> <br/> 李想:不是源自于父母,而是源自于父母的一种管理方式。包括我和很多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也很有兴趣为什么你没有上学,就做成今天这个样子。有很多的沟通,和一些家长也有这样的沟通。父母的教育对于我而言,也是有得有失的,这个看得很清楚。我觉得未来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国确实要改变一下。<br/><br/> 我觉得家长不是让孩子学到多少方法和多少技能,而是让一个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和心态,能自己去掌握这些技能,而不是塞给他这些技能。当把这些技能塞给你的时候,而你没有很好的道德标准和能力去掌握这些技能的时候,这些技能也就是塞给你再丢掉。 <br/> <br/> <br/> 主持人:现在和父母还是经常联系吗?<br/> <br/> 李想:联系的比较少,因为父母在石家庄,可能有一两个月回去一次,但是每次回去的时候都是很好和父母沟通。<br/> <br/> 主持人:他们是不是对你做每一件事都好放心?<br/> <br/> 李想:可能那么多年过来,真的是越来越放心了。<br/> <br/> 主持人:你觉得你在成长过程当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你的父母传授给你更多受益的品质是什么?<br/> <br/> 李想:我觉得最重要就是道德标准。<br/> <br/> 主持人:你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面对电脑前整天痴迷于网络游戏的这些孩子,能提一些建议吗?<br/> <br/> 李想:我对孩子没有什么建议性意见,我觉得改变还是从家长开始。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和家长进行直接的沟通。因为在中国的社会理念就是这样的。我觉得就是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去沟通,因为很多家长只会下达命令,根本不会沟通,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br/> <br/> 主持人:成功的喜悦不会找朋友和家人一起分享吗?<br/> <br/> 李想:因为我做的这些东西远远达不到让自己喜悦的地步,只不过是可以接受的。<br/> <br/> 主持人:什么状态是你自己觉得到了成功的时候呢?<br/> <br/> 李想:没有想过,只不过想到还有更多的事情和更多的目标去做,让这个团队变得更好。<br/> <br/> 主持人:现在有这么多人在你的管理当中,觉得肩上的担子同以往有什么不同?<br/> <br/> 李想:原来更多是对事情负责任,现在要对团队每一个人要负责任,这个是很大的不同。<br/> <br/> 主持人:对自己的生活的要求很高吗?<br/> <br/> 李想:不高,这么多年没有什么变化。<br/> <br/> 没有什么刻意去追求这些东西,因为很简单,我99%的兴趣和乐趣以及这些愿意付出的东西都在工作这一块了,对其他的东西很淡了。可能很多人说,每天这么工作累不累,管这么大的摊子累不累,其实真的不一样,这方面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明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享受的。<br/> <br/> 主持人:享受这个过程,胜过享受其他的一切。<br/> <br/> 李想:对。<br/> <br/> 主持人:谢谢你。其实在与李想短暂的交流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真实自然的李想,他喜欢开车,喜欢速度带给他的冲击,喜欢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不问价钱的多少。他说2007年他的泡泡网和汽车之家都会有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在这里我们也祝愿李想和他的团队越走越好。<br/> <br/> 李想:谢谢。<br/> <br/> 主持人: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span></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