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874
- 帖子
- 756
- 精华
- 0
- 积分
- 4046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7-8-4
- 最后登录
- 2013-1-26
- 在线时间
- 291 小时
- 威望
- 182 点
- 金钱
- 12835 点

|
顾彬:“1949年以后的文学是几块钱的二锅头”
<p>德国汉学家顾彬:“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 <br/>南方都市报 <br/> <br/> 本报讯 (记者韩福东)在3月26日开幕的世界汉学大会上,最为中国大众所熟知的汉学家大概非顾彬莫属。这位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此前不久“德国之声”电台对他的一次采访。中国国内媒体在后来的报道中称,顾彬接受访问时,突然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p><p> 而在这次汉学大会上,顾彬再次炮轰“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掐架,会场上唇枪舌剑,十分热闹。<br/> <br/> 顾彬:“1949年以后的文学是几块钱的二锅头”</p><p> 在26日晚上举行的“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上,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恒达在开场白中说,“前一阵在中国的报纸上有很多关于顾彬的报道,但有些报道我觉得是一种误解。今天我们还是想先由他来讲讲他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想法,我们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p><p> 但顾彬并没有缓和自己的语气,他再次“炮轰”中国文坛。于是整个会议的主题围绕顾彬的观点而展开,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以至于原定1个半小时的议程又延迟了20分钟。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中文教授柯雷甚至手指屏幕上的会议主题,大声说,“我一直很奇怪,现在快两个小时了,整个会议好像变成了(谈论顾彬)那样一件事情,这个圆桌完全不能代表一个所谓‘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p><p> 顾彬是以1949年为界来划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在他看来,1949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基本上属于世界文学,以后的中国文学则基本上都不属于世界文学。顾彬说:“1949年以前的中国文学是几百元一瓶的五粮液,以后的是几块钱的二锅头,为什么呢?回答非常简单,1949年以前的中国作家都是翻译家,他们会很多外语,也有很多中国作家能够外语写作。但你看看1949年以后哪一个中国作家会外语?一些在国外几年的作家他们的外语根本不好。当然也有一两个例外。”</p><p> 顾彬说,“一个作家应该从另外一种语言体系来看中文。一个德国作家说得很清楚:如果一个作家只掌握一种他的母语,说明他什么语言都不会,因为他不能从外部来看语言有什么特色。”最后,他用一句话结束了自己的简短发言:“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现场立刻有学者举手发言,说“不对”。<br/> <br/> 陈平原:“你哗众取宠,让我不太高兴”</p><p>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的发言,把研讨会带向第一轮高潮。陈平原首先声明,他对中外对话过程中形成的“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现象很不满,他以不会外语但文学造诣深厚的沈从文为例,说:“很多好作者根本不是大学教出来的,我们按照这个来要求作家不公平。以后作家评级也考外语就麻烦了。越是作家越要个性化,个性化的作家可能外语好,也可能不好,你只能拿他的作品来评判。”</p><p> 顾彬对1949年以前文学的肯定和对1949年以后文学的否定,是陈平原批判的第二个重点。“这样的全称判断,已经不是一个学者在学术会议上讨论问题的姿态,说得不好听一点,有点哗众取宠,这让我觉得不太高兴。”</p><p> 陈平原的批判主导了此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会场气氛。接下来与会专家发言,基本都按照陈平原设定的“两个基本点”(外语水平问题和1949年前后的全称判断问题)围剿顾彬。其中,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中文教授柯雷的观点尤为激烈。“老顾,我觉得您在玩儿游戏。”他用一口纯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说,“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已被控制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我建议我们不要继续讲这些可笑的话。”<br/> <br/> 肖鹰:“中国当代作家恰恰是没有压力”</p><p> 话题并未因柯雷的提议从顾彬身上转移开来。在一连串的批判后,支持顾彬的声音开始响亮起来。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对陈平原的批判,把整个会议带进新的高潮。</p><p> 陈平原此前说,顾彬的批评“给当代中国作家带来多大压力”,肖鹰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样一种质问,把中国当代作家高看了,因为中国当代作家恰恰是没有压力,他们只有欲望,太看重外国学者的观点了。难道中国学者批评外国学者小说的时候,外国学者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比较平心静气地看待一个外国学者给我们的批评?”主持人杨恒达接过了一句:“我觉得我们在看待这个中外关系的时候,总是有这种弱者心态。”</p><p> 陈平原后来在回应时说,“我觉得今天晚上的讨论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娱乐性了。”肖鹰接过话茬说,“不能你批评顾彬你就高兴,我批评你你就不高兴。你也不能说你批评顾彬就是严肃的,我批评你就是娱乐性的。”</p><p> 陈平原毫不示弱:“基本上是这样。”他解释,说中国作家的问题在于外语绝对是错误的,他不想就这个问题再纠缠下去。</p><p> 马斯洛伐克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利安·高利克在发言中说,顾彬相当于“魔鬼”,而他本人则是“安琪儿”。“魔鬼和安琪儿都是上帝的儿子,安琪儿总是表扬上帝,但上帝也需要一些批评。”</p><p> 散会之后,高利克对记者说,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太少,但觉得现状比顾彬说得要好些。“顾彬太喜欢中国,他是个很感情用事的人,所以批评得比较厉害。”<br/> <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