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对小蜜蜂极短篇的评论摘录 </p><p align="left">上官小乖(70后美女作家)<br/>又见小BEE的小小说,很喜欢,信报能用整版的方式也很惊讶<br/>很有童话的感觉,一切都那么奇妙<br/>只是感觉小海本人倒不如他的文字有趣,有趣都给了文字吧<br/>看完感觉倒回到2002年的重庆文学,那时侯大家初相识<br/>小海说他是门童,我们都不相信<br/>原来小海是字写得最好的门童<br/>如今那个曾给小海空荡荡走廊的地方,三年后要成为山城拇指,也象一个童话</p><p> </p><p>宋尾(自由撰稿人)</p><p align="left">小海的小说,具有这样一些特性:都市、物质,科技,梦幻。<br/>而主要的内容则是:失踪,迷惘,以不可能的方式(魔幻或是梦幻)回归。<br/>这是一种完全被城市化的特征,联系起小海从来未出过重庆的经历,尤其具有探讨的意义。<br/>在中国的传统历史里,还从来没有把都市当成故乡、灵魂栖息地的。但,这样的一个时代已经来到了。作为小海,都市就是他的故乡,实际上,他并没有找到“安全感”和“着陆点”。所以,他的小说里,一再的失踪成为惯例,情感是漂浮不定的,没有什么是安全的。<br/>小说里,最让小海兴奋的应该是那些“转折”和细节。他没有经历,只有在现实与想象里捏造了一些透明的,非常简便的细节。<br/>此外,他的小说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快餐态”。这也是时代的标志,烙在他的语言里。<br/>在小海的小说里,虽然没有具体的"压力",但掩埋的压力却是无所不在的.<br/>其次,是作者的情绪。<br/>有幸福,有恍然,也有焦虑。</p><p> </p><p>李元胜(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p><p align="left">小海的极短篇可以像宋尾这样解读,也可以把它当成好玩的段子来读,因为他迷恋的是突然的戏剧性,他的戏剧性,有的显然受到了卡夫卡的影响(变形方面),语感则是村上的。即使是他看上去非常现实,并没安排突然变化的极短篇,也有着一种虚幻的气氛,比如《手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7 19:00:39编辑过] |